在開始這個話題前,先跟老鐵們閒聊幾句。
曾經有運營小夥伴問我,現在亞馬遜抓的那麼嚴的情況下,怎麼還是能見到有賣家遊走在風險的邊緣呢?
其實,本質就是各家有其生意經,每家生存策略不盡相同。
有的人,遵循平臺守則,以平穩長續爲追求;而有的人,信奉“富貴險中求”,在時間成本及風險之間對“鋌而走險”做出了堅定的抉擇。
當然,不管類目裏的“刺頭”如何扒拉,循規而行的賣家依然是大多數,正如選擇與巧豚豚WOOT CN合作的賣家一樣,假以滄桑圖正道。
以上,僅是話題引子,今天的這個內容,想跟各位賣家朋友探討的是,爲什麼說WOOT作爲一個推廣方式,只服務於你的戰略需要,但無法扭轉你的戰略先天決定的結果。
我想給大家分享幾個例子。
一個讓多數新入場的中國白牌賣家“折戟而返”的類目。
這是一個高單價的家居產品類目。高市容量,高單價是該類目的特點,也正因如此,吸引了不少賣家相繼入場。但該類目對於新入場賣家,也體現出了極爲冷酷的“生存不友好”的特點——類目賣家壟斷性(亞馬遜自營比例高),品牌效應強(甚至類目部分核心流量詞是品牌詞)。目前第三方賣家中的中國賣家,取得結果的賣家也就寥寥幾家——某兩家背靠國內資本以及自身技術實力取得一定排位的賣家;某以類目低價區分於大牌能取得一定銷量的賣家等——也能通過WOOT陸續跑出不少市場體量。
新進入該類目的賣家心態大概相似——“類目體量這麼大,客單價那麼高,供應商給我的產品也有一定的創新性,那麼至少大牌喫肉我跟着喝湯總可以吧”,但現實是,這個類目的買家寧願相信亞馬遜自營的高價大牌,也不太願意選擇你稍低價於大牌的白牌產品,體現在廣告的轉化率數據上就非常難看,轉化率上先天的遠差於自營,就難以獲得自然流量的分配,所以很多賣家在這個類目上往往無功而返。
上升一個視覺高度來說,這個類目如果僅是以“賣點貨賺個差價”的簡單策略來入局是難以成效的,因爲你需要長時購買平臺流量,但廣告的ROI很難打正。
而前面所述的做的相對還不錯的中國賣家是怎麼做的呢?
以某具有充足研發實力以及資金實力的品牌爲例,在產品出海戰略上人家從開始就與普通賣家拉開了差距。從產品上,以技術優勢研發不同梯度的產品覆蓋市場需求;從銷售上,亞馬遜僅是作爲承接其品牌營銷所產生的品牌流量溢出的渠道之一。你如何能想象得到,人家在新品上市前的預熱,上市後的宣發,銷售過程中的熱度維護等線上線下各個傳播環節做出了怎樣的努力/投入才以致於能在老美的大牌手上分一杯羹。
那麼,是不是因爲類目單價太高,消費者偏向選擇大牌,所以需要講究入場戰略,更注重品牌建設,更依賴資金投入,而低單價就不用研究這些了呢?也不盡然。
我們接着講下一個例子。
一個因僅看市場表面數據而被貽誤的賣家。
這個賣家是在大概9月份通過巧豚豚WOOT CN上的WOOT推廣。結果數據着實讓人心碎——哪怕是有BD加持的情況下,該賣家的鏈接以較低的價格依然獲得了極低的轉化率(2%,在評論還算可看的情況下)。說組數據給大家做對比,在我的以往經驗中,正常情況下,25-30售價的產品轉化率約10–15%;20左右售價的產品轉化率能做到15%-20%;10出頭售價的熱銷產品轉化率25%甚至30%(以上數據僅爲個人總結,不予辯解)。
其實,從該賣家選擇做這個類目選擇開始就已經確定了結局。此類目,自營壟斷以及品牌壟斷近70%,甚至該類目的核心關鍵詞就是某大牌的品牌名,鏈接銷量分佈斷層非常明顯。饒是數據如此極端的情況下,賣家仍以“類目市場體量非常大,多少賣點貨不成問題”這樣一個設想爲支撐,毅然隻身入局。
再往前追溯,是因爲該賣家原來爲從事某小衆類目的賣家,在考慮如何拓展品類實現GMV的增長的時候,看了本類目的數據而選擇入場。
我依然清晰得記得,賣家那天那個讓人心疼的不行的提問,“國內還剩幾千個庫存,怎麼辦,還要不要發出去”。作爲WOOT 業務的人員,我竟不自覺說出了“大逆不道”的話——要不你放拼XX試試?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
一個因爲錯失門檻主動權而失守市場的賣家。
有一個賣家,在前兩年率先發現了某個市場需求,而且需求量極大,賣家也率先研發出了滿足這個市場需求的產品。如下截圖,該產品的核心關鍵詞的ABA排名在2022年的時候在30多,2023年到3萬,2024年進到1.5萬。
初期,該賣家也以比較高價高銷量賣了不短的時間,但由於賣家未及時(或其他原因)對該產品申請專利,導致其他賣家發現這個市場之後快速改個外觀就上線競爭。新進賣家的價格很快就做到了此賣家的正價的一半甚至以下,更有甚者,還對產品作了升級——“給得更多,賣的還便宜”。
賣家在看到來勢洶洶的競品不斷蠶食市場份額的時候,想到了用WOOT來推廣拉回頹勢。但在BD價格仍舊是後入場且取得了一定基礎的競品的價格的近兩倍的情況下,BD的結果自然是達不到賣家的預期。這本質上是戰略原因導致戰術看似“無效”——在失去門檻主動權之後,賣家如果不直面競品的挑戰(如直麪價格競爭,或是研究產品迭代),可預見的將逐步失守市場份額。
最後,我們來回到這個問題,“爲什麼有的人說WOOT推廣效果好,有人說不行?”
首先,WOOT推廣受限於你的品類戰略,你的框架其實已經決定了你的上限。
其次,WOOT做爲一個推廣工具,一如你的亞馬遜廣告這個工具。時至今日,想必不會有賣家望着垂垂焉然的鏈接,悲痛質疑“爲什麼,我已經開了亞馬遜廣告了,每天投入了我三餐的隆江豬腳飯,鏈接還是不爆單?!”
本質上,WOOT幫你以高頻BD的形式做推廣,是給了鏈接一個改寫“系統數據”的可能,並累積更多“數據認可”(俗稱“權重”)。
那麼,作爲一個推廣工具,我們該怎麼用好WOOT呢?首先,我們需要確定清晰的目的,其次配合適宜的投入及節奏(在此先不展開講,上面碼字過多, 且聽下回分解。如果您對使用WOOT的節奏方法感興趣,可以關注巧豚豚每週四的晚上直播)。
近年來,我們不難發現,產品差異化確實越來越難做,未來的跨境電商的競爭,或許確是資金實力的較量,戰略優劣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