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80年前一则假新闻的假新闻: 奥森威尔斯《世界大战》创造的恐慌与神话(上)

更新時間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80年前一则假新闻的假新闻: 奥森威尔斯《世界大战》创造的恐慌与神话(上)首图

1938 年十月三十日的万圣夜,美国民众坐在收音机旁,准备收听 CBS 广播公司的广播剧《水星空中剧院》(The Mercury Theatre on the Air)。这个节目由奥森威尔斯 (Orson Wells) 制作,将文学名作改编为唱作俱佳的广播剧,但当晚的气氛似乎有点不对劲。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 广播快报!地球遭到侵略
  • 科幻小说改编广播剧,引起真实恐慌
  • 《火星人进攻记》成传播学的经典案例
  • 假新闻在作怪?!
  • 轰动美国一时的恐慌成功提高收听率

广播快报!地球遭到侵略

在节目开始後没多久,广播突然被惊慌的新闻播报员中断,根据临时新闻所述,类似陨石的物体坠落在纽泽西後,从「陨石」里冒出的不明生物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人类。民兵部队虽然英勇还击,却无法阻止这批来自火星的侵略者。很快的,外星军队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在新闻报导的尾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采访即将沦陷的纽约,描述了逃难的人民、濒临毁灭的美国军方,以及步步进逼的致命毒气。最後,记者的声音消失在不祥的嗡嗡声里,一切陷入死寂。

惊慌的求救电话在全国响起,听众争先恐後的逃出屋子,市民拿起武器,准备与不明的天外煞星决一死战。一夜之间,美国彷佛陷入停机状态。在这混乱的当下,鲜少有人留意到,这则紧急新闻像极了英国作家H.G.威尔斯 (Herbert George Wells) 的科幻灾难小说《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只是把背景从英国换成美国。

科幻小说改编广播剧,引起真实恐慌

事实上,观众从头到尾听到的,不过是《水星空中剧院》改编自《世界大战》的广播剧本罢了。奥森威尔斯从十三年前 BBC 的短篇广播剧得到灵感,并模仿兴登堡号飞船事故的现场广播形式,将虚构故事包装成以假乱真的伪新闻。对他来说,这个手法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社会实验,测验人们是否会被资讯的形式混淆,而在未查证内容的情形下照单全收。

两位威尔斯,就这样阴错阳差的让全美陷入空前的大暴动,事後更有多人因此蒙受财物损失与健康问题,纷纷向广播公司提出严厉抗议与钜额求偿。《世界大战》广播剧成为假新闻的经典研究范例,甚至曾被希特勒在演讲中引用,批判美国社会的脆弱无力。另一方面,它成为後世仿纪录片或伪纪录恐怖片的启蒙宗师,也让奥森威尔斯与编剧霍华寇克 (Howard E. Koch) 声名大噪,为他们赢得在好莱坞一展身手的机会。

 

《火星人进攻记》成传播学的经典案例

以上是大众流传的《世界大战》广播事件版本。人们对此事的固定印象,大多来自当时的报纸,以及广播研究学者哈德利坎崔尔 (Hadley Cantril) 在 1940 年的着作《火星人进攻记》(The Invasion from Mars),无论如何,事件的巨大规模与後续的震荡效应,早已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然而,虽说「真实比虚构更离奇」,这个脍炙人口的事件似乎太过戏剧性了一些,这也令不少人怀疑,《世界大战》广播剧的假新闻传奇,是否本身就是则假新闻?

假新闻在作怪?!

2013 年,传播史研究者杰佛逊波利 (Jefferson,Pooley) 与麦克索赫洛 (Michael J. Socolow) 在《《世界大战》恐慌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War of the Worlds Panic) 一文驳斥了坎崔尔对事件的分析与评估。 他们注意到,无论是坎崔尔的研究,或当时的新闻,皆有刻意模糊资讯,并放大解读现场状况的倾向。举例来说,当晚致电警方或 CBS 的民众曾表达出「惊慌」、「狐疑」、「愤怒」或「嘲讽」等反应,也有人兴奋地给予赞赏,坎崔尔却把这些意见简化成「恐慌」与「未恐慌」两种情形,使统计数据的「恐慌」人数高的吓人。

此外,他们比对医院记录与媒体报导後,发现当晚根本没有广播剧造成心脏病发作,或听众害怕世界末日而轻生的事例。反倒是 CBS 接到不少询问捐血的热心民众电话。至於求偿的故事也多是空穴来风,目前唯一证实的赔偿案例,只有一位麻州民众因买车票逃难,而没钱买鞋的事件,威尔斯也自掏腰包表达歉意。

 

轰动美国一时的恐慌成功提高收听率

当然,这些反证不代表当晚一切平静。全美各地的确曾传出零星的混乱事件,但规模不但远小於报纸叙述的情况,也没有造成伤亡。最有名的例子,当属纽泽西格罗弗岭 (Grover’s Mill) 的居民将水塔误认为火星人攻击机而开枪射击的笑谈。至今格罗弗岭仍有纪念此事的活动。

不过要证明报纸夸大报导,最有力的证据莫过於《水星空中剧院》的收听率。根据调查资料,当晚全国只有百分之二的听众在收听《世界大战》,完全不敌同时段最热门的 NBC 喜剧节目《雀斯山朋秀》(Chase and Sanborn Show)。事实上,奥森威尔斯就是为了提振收听率,才想用伪新闻作为卖点。而他的努力的确得到回报,《世界大战》带动了《水星空中剧院》的群众魅力,也吸引了不少公司成为它的广告赞助商。

但另一方面,在各家报纸的推波助澜下,《世界大战》事件从一个引发骚动的商业噱头,被渲染成空前的媒体灾难,连带让广播节目蒙受池鱼之殃。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件事所牵涉的,不仅是新闻取材的失当,更与一场计画性的媒体攻击行动有关。(待续)

更新時間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