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在最初構建區塊鏈時,人們認爲它們能夠爲每個人提供單一解決方案,這意味着所有交易、智能合約或其他任何事情都在一條鏈中執行。然而,現在很明顯,這樣的系統並不那麼實用,尤其是在可擴展性和創新受限的情況下。還有幾個需要克服的挑戰。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互操作性的問題,這是指當前不同區塊鏈無法相互通信和共享數據,需要通過跨鏈來解決。很多投資者都想要知道這個資產跨鏈的前提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爲大家說一說。
資產跨鏈的前提是什麼?
資產跨鏈的前提是人們對於區塊鏈的互操作性的需求,資產交換是加密世界的第一需求,也是行業發展的源動力。隨着區塊鏈浪潮席捲全球,持續影響人類社會商業文明。一方面帶來了原生加密資產的持續爆發,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真實世界商業資產加密化的指數級增長,當前的加密世界呈現出多樣化、垂直化、碎片化的趨勢。
當下已進入了萬物皆資產、資產即價值、價值即可交易的時代。若鏈與鏈之間無法突破隔離,無法建立有序連接、無法進行資產跨鏈、自由流動、低摩擦互換,則無法實現區塊鏈價值物聯網的願景。
資產跨鏈的商業價值
資產跨鏈流通、自由交互在商業上給網絡和用戶帶來了三個顯著的價值:
資產交換資產跨鏈給資產交換帶來安全和透明。用戶可以基於鏈上匿名身份,在加密世界自由進行資產交換,不需要KYC、不需要中心化審覈、不需要信任第三方、不會買到假資產、資產也不會被挪用佔用,資產控制權永遠掌握在用戶手裏。
擴展協作鏈和鏈之間可以有所分工,各自專注於專業化和垂直化,以獨特功能服務好用戶。彼此之間通過跨鏈的方式進行協作互補。從全面競爭轉向開放協作,全面提升網絡價值和網絡效應。譬如BTC發揮數字黃金作用,流入其他鏈作爲基礎貨幣發揮價值存儲作用,Libra可以進入其他鏈平臺發揮交易媒介作用,Zec可以幫助其他鏈增強隱私功能,等等。
開放金融基於跨資產的融合將會帶來開放金融應用更廣闊的前景。當下開放金融應用被認爲是區塊鏈最具備爆發力的場景之一。但當前受限與鏈與鏈之間割裂,開放金融應用受困於單資產和單一用戶羣。無法低摩擦進行擴展。譬如以太坊的MakerDao應用,當前受限於只能使用ETH或ERC20Token作爲抵押物,並且只能服務以太坊用戶。由於BTC無法支持智能合約,所以MakerDao無法部署於BTC。另外爲了服務EOS用戶,MakerDao需要再在EOS鏈上重新部署一套MakerDao智能合約。這個是完全隔離的世界。如果有資產跨鏈,這一切就會變得非常不一樣。一個應用只需部署一次,通過資產跨鏈可以使用所有資產,同時爲所有鏈的用戶提供服務。
資產跨鏈的技術概覽
技術本質
所謂資產跨鏈,並不是“真的”跨鏈。以BTC跨鏈到以太坊爲例,所有技術方案要實現的目標不是通過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之間建立直觀的連接,將真正的BTC路由到以太坊上,這無法實現。因爲,所謂的Coin或Token本質上都是一種加密數學表示,並且只能依附於當前宿主鏈上。比特幣和以太坊是兩套異構的鏈,他們的數據結構和網絡上下文均不一樣,無法直接無損轉換。
資產跨鏈的過程,其實是可以拆分爲映射資產的發行和銷燬。
要進行跨鏈的資產在源鏈上進行安全鎖定,再在目標鏈上發行等額的映射資產,這是資產跨鏈出去,也是映射資產的發行過程。在目標鏈上銷燬映射資產,再在源鏈上進行資產解鎖,這是資產跨鏈回來。在這兩個過程中,技術方案的目標是使得鎖定-發行、銷燬-解鎖的安全原子性。
簡而言之,資產跨鏈的本質是嚴格100%的安全透明映射。
資產跨鏈的技術方案可以簡單分爲兩類,中心化方案和去中心化方案。
中心化方案
商業機構或中心化組織以信譽或資產擔保,承擔跨鏈中介,通過中心化記賬系統完成資產跨鏈過程的資產鎖定發行和銷燬解鎖過程。典型如交易所的幣幣兌換,用戶從BTC錢包充值BTC到交易所,在交易所將BTC兌換成ETH,再將交易所的ETH提現到用戶ETH錢包,這也是完整資產跨鏈過程。
中心化方案依賴人的信任。資產跨鏈過程對於用戶而言是黑盒,不透明不受控。只要資產存留在中心化系統中,就會有假資產、資產挪用、資產佔用、無法足額映射等風險。控制權不屬於用戶。
去中心化方案
相對於中心化方案對人的信任。去中心化方案要求去除人的中介,力求以去中心化技術來承擔中介,強調對密碼學安全的信任,做到嚴格的100%安全透明映射。
在具體技術實現方案上,鏈和鏈之間互相獨立,無法建立直接連接,鏈之間無法直接感知對方狀態變更。因此需要搭建通信橋樑。在通信橋樑選擇上,也有去中心化程度不同的選擇。通常來說分爲三大類:
哈希鎖定
哈希鎖定是一種原子互換技術。它通過哈希時間鎖的方式對交易參與雙方實現資產鎖定與託管。它的實現模式上需要交易雙方嚴格的參與流程,苛刻的時間鎖定要求,和端對端的通信要求,但交易雙方完成交易流程,跨鏈資產立即原子互換。它完全去中心化、安全、透明、無第三方參與。
見證人
見證人是一種多中心或弱中心的模式。相對於中心化方案對單方的信任,見證人模式選擇相信多方信任。它選擇一個多方委員會,對於跨鏈過來的消息,只要多數驗證人同意即可執行。即是信任多數驗證人的安全。跨鏈過程資產交由多個見證人共同託管。見證人模式的資產跨鏈安全和透明相對中心化方案有了較大提升。並且對交易雙方較爲友好,具體實現上也較爲簡單。因此該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本質上還是依賴對人的信任。另外也有方案是在該模式下進一步將見證人規模分佈式化,祕密化,以進一步提高去中心化程度,但也帶來了更好的複雜度。
輕節點式側鏈中繼
所謂輕節點,是指通過輸入較少量數據和較小計算資源即可獲得安全和正確反饋的一種驗證方式。在資產跨鏈領域運用主要在對跨鏈區塊頭和交易證明的驗證上。
在該方案中,主要由資產跨鏈雙方互埋對方輕節點實現,再加上中繼作爲通信橋樑,進行雙向通知。正是由於雙向輕節點的去信任驗證功能,可以做到對中繼的去信任化。輕節點的實現中採用和原鏈一致的共識驗證算法,對原鏈所有區塊頭進行驗證,並通過交易根和交易簽名來驗證數據安全性,在資產跨鏈過程用戶資產也是託管於輕節點,沒有第三方的參與,無需對第三方信任,做到原鏈最高級別安全。鎖定-發行、銷燬-解鎖過程完全採用跨鏈證明來自動執行,完全去信任化。
總的來說,在資產跨鏈的技術方案選擇上,雙向的輕節點式側鏈中繼是最優方案,其次是見證人方案。
其他自由組合
如果將資產跨鏈拆解爲兩部分:資產託管、交易證明。可以不限於上文所述兩大分類,針對資產託管和交易證明根據不同安全要求、實現難度、業務場景需要,選擇不同的技術組合。
資產託管
輕節點合約、多籤合約、多籤地址、分佈式密鑰地址、單私鑰等。
交易證明
共享安全、側鏈中繼、多見證人、單私鑰等。
資產跨鏈的未來分析
雖然跨鏈智能合約代表瞭如何創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重大範式轉變,但當今大規模運行的絕大多數區塊鏈網絡默認情況下都是孤立的,這意味着它們無法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之間本地發送和接收數據。爲了支持跨鏈智能合約,需要額外的基礎設施以橋的形式來實現跨鏈通信。
迄今爲止,區塊鏈橋樑主要集中在網絡之間的代幣轉移上,通常將資產從一條鏈包裹到另一條鏈上。然而,跨鏈智能合約需要更通用的橋樑來支持任意數據包、代幣和命令的傳輸。此類基礎設施還必須高度安全、可靠,並且基於經過審覈的代碼庫,以便消息傳輸時不會損壞、及時接收,並防止出現區塊鏈重組等外部條件。正如去中心化預言機網絡(DON)有助於解決區塊鏈預言機問題(區塊鏈無法訪問鏈下資源)一樣,它們也可以作爲安全區塊鏈互操作性的渠道。
今天的多鏈生態系統充滿了創新,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將他們的應用程序部署到額外的鏈上環境中,以增加他們的用戶羣和牽引力。但是,雖然多鏈智能合約設計範式存在一些限制,但跨鏈智能合約的引入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會,不僅可以克服這些限制,而且可以解鎖全新的用例。
跨鏈BTC產品
比特幣的誕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是新世界的奠基石。是當前加密行業的創新源泉。也因爲比特幣,纔有了區塊鏈,纔給世界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如果只從技術角度去考量,比特幣是一門非常古老的技術流派。老到可以稱爲遠古時期。技術上的簡單帶來了極致的穩定。穩定帶來了流量帶來了大衆意識。但穩定也帶來了止步不前。有很多聰明的頭腦想盡辦法帶來新想法給其添磚加瓦,但都徒勞無功,最終只能另闢蹊徑。即使作爲開發者想在比特幣上進行二次開發,也會發現頗爲困難,因爲其技術生態支持和其他加密生態相比已經有巨大的差距。
比特幣從技術上已無進化可能,不具備創新土壤。但從商業角度,比特幣依然擁有最大的商業慣性力量。它在加密生態中的市場價值、流動價值、商業價值、用戶基礎等方面依然無法替代。
因此,如何通過跨鏈技術,使得比特幣資產可以進入新的創新用戶場景、使得比特幣資產具備新技術能力一直是業界一個重要的產品創新探索方向。
下文簡單概述市面上幾種跨鏈BTC產品。
XBTC
跨鏈項目ChainX推出的跨鏈BTC產品。ChainX基於Substrate技術,自帶區塊鏈3.0時代的創新基因。對輕節點、運行時計算有強大支持。因此,對跨鏈天然友好。
ChainX在去中心化資產跨鏈領域一度走在市場前列。上線之初極短時間內跨鏈BTC價值就突破千萬美金,跨鏈BTC數量也快速超越閃電網絡BTC數量。已是事實上比特幣最大的側鏈和二層網絡。同時,也由於ChainX的跨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推動了市場多款主流BTC錢包對OP_RETURN的廣泛支持,OP_RETURN是比特幣進入去中心化跨鏈時代的必備條件。這讓市場重新迴歸到對資產跨鏈去中心化的關注,也爲比特幣未來更廣泛的去中心化跨鏈打下堅實基礎。
在技術上,XBTC採用的是去中心化程度較高的輕節點式側鏈中繼和見證人想結合的方案。ChainX在鏈上使用Wasm技術首次實現比特幣輕節點,支持比特幣區塊頭的POW驗證和完整的交易證明驗證,使得在比特幣到ChainX方向的跨鏈完全實現去中心化和比特幣式安全。用戶XBTC資產完全由比特幣輕節點託管和驗證。鎖定-發行過程完全自動化安全化。在ChainX鏈向比特幣鏈跨鏈方向上,由於比特幣不具備圖靈完備能力,無法在鏈上實現完整輕節點,故只能折衷採用見證人模式,由多位驗證人通過鏈上多數派投票完成銷燬-解鎖流程。用戶BTC資產託管於比特幣多籤地址,由最多15位各自獨立具備背書的信託人共同託管。同時,比特幣多籤託管也實現了硬件級別的冷熱分離結構,進一步了提高安全性。冷熱多籤託管地址完全公開接受社區所有人監督,所有資產變動記錄在比特幣鏈上均完全透明,每筆流水變動均能查詢到當筆信託簽署人。實現了真正的公開、透明和極高的安全保障。簡而言之,在當前的跨鏈技術方案體系下,面對比特幣鏈上客觀技術條件,該方案在去中心化、安全性上已是最優解。
WBTC
WBTC是第一個以足額BTC背書在以太坊平臺上發行映射token的產品。社區主導,由多家DEX和DEFI開發商、錢包、中心交易所組成聯盟所支持。旨在爲以太坊生態注入比特幣流動性和交易價值。
WBTC由託管人、兌換商組成。強調信譽、流程、合規和多方制衡。用戶資產最終託管於託管人的比特幣多籤地址中,但託管人不能直接在以太坊上發行映射資產,除非兌換商和託管人腐化勾結。兌換商面向用戶需求,執行KYC,處理用戶的兌換WBTC要求,接收用戶的真實BTC轉賬,向智能合約初始化申請映射資產,並向託管人轉移真實BTC,託管人確認BTC資產後進行人爲鎖定,批准智能合約的WBTC映射,兌換商得到WBTC,並將映射資產轉給用戶。反向的銷燬-解鎖流程由託管人向兌換商發起BTC資產轉移,再由兌換商在合約上申請銷燬,最後由託管人確認銷燬。在跨鏈過程中,託管人收取鑄造和銷燬費用,兌換商收取映射資產流通費用。
WBTC雖然在鏈上公開託管地址以增加公開透明度和安全信心。但終究是以多方角色參與制衡來提升去中心化而不是技術手段。安全是基本以多方信譽來保障。另外用戶端參與要求KYC,對於不合規用戶既無法參與信任。
tBTC
類似於WBTC,tBTC也是發行於以太坊平臺上使用足額BTC抵押發行映射token的可贖回的產品。tBTC在抗審查、去中介化、去信任化、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上面做到了跨越式提升。但其借鑑了WBTC和類MakerDao思路,整體是個超額抵押系統,機制極爲複雜,非常極客化的開放系統。
在技術上來說,tBTC是個多籤地址、超額抵押、隨機組合的自動化協議。簽名人組由多個簽名人組成,是協議中的重要參與方。簽名人組提供BTC資產託管地址供用戶鎖定BTC資產。簽名人組由隨機網絡提供隨機種子來選擇,簽名人需要提供超額資產抵押才能參與資產映射過程。整體過程中,需要用戶、簽名人的多輪參與,並且有單手金額、等待期等諸多限制。同時,因爲超額抵押,所以涉及到了資產價格Oracle和資產利用率問題和各種摩擦。其中複雜非一段話能解釋清楚,具體可看tBTC白皮書。
tBTC設計上高度複雜,探索了資產跨鏈技術在去中心化和安全上維度上新高度,但易用性上極其反人性。
imBTC
錢包廠商imToken推出的BTC資產token化產品。imBTC基於以太坊,採用BTC資產錨定方式發行等量映射token。通過token化,使得BTC資產間接獲得以太坊圖靈完備能力,可以無縫接入DEFI、DEX等鏈上閉環應用生態。同時BTC資產的市場價值、流動性價值也進一步擴大。imToken產品一貫有不錯的用戶體驗,imBTC在其產品邏輯設計上也相對友好易用,這也給比特幣用戶也帶來了很多便利。對BTC用戶、imToken、比特幣是多贏。
在去中心化、安全、易用性的選擇上,imBTC當前更傾向選擇較好的用戶易用性,優先服務用戶體驗。在技術上而言,當前狀態偏向極端中心化。相當於imToken自身以商業信譽作爲擔保,以品牌來承兌。資產託管是集中託管不公開、鎖定-發行和解鎖-銷燬邏輯不透明,與中心交易所並無大差別。
隨着產品成熟和用戶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也許imBTC會在未來的產品演進,在保持優秀的用戶體驗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去中心化、安全性,保障用戶資產安全、公開和透明。
BTCx
BTCx是BTC錨定幣的統稱。常見於中心化交易所,譬如幣安交易所發行的BTCB。
一般來說,都是以中心化機構組織商業信譽擔保,採用儲備金的方式按等額髮行。儲備金可以是鏈上公開,接受審計,或者是託管於第三方專業託管機構,或者是完全不公開,只憑信譽擔保。技術上來說,用戶資產託管和映射過程幾乎完全是黑盒,採用的是徹底的中心化模式,映射資產也一般只用於交易無其他擴展用途。
以上就是資產跨鏈的前提是什麼?一文讀懂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本站其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