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来聊聊为什麽《灌篮高手》要把故事背景放在神奈川县?
固然《灌篮高手》中所谓的「神奈川四强」湘北、陵南、翔阳、海南(武里表示:),令万千少年少女心驰神往,但现实是残酷的,真实世界的日本高中篮球,神奈川都不能算是一个强县。即便在故事中有「王者」之称的海南大附属高校,其原型「湘南工科大附属高校」的确是IH赛常客,也数次打入四强,但以全国的标准来看,要称为「王者」是有些勉强。
真正具有日本全国制霸实力的,反而是以东北地区跟北陆地区的高校居多,像是原作中山王工业高校的原型「能代工业高校」,便是秋田县的传统强权。
若从《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的生命经验切入,那也跟神奈川县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井上大神出身自九州的鹿儿岛县,尔後到熊本县就读大学,之後便前往东京开启他的漫画家生涯,然而除了三井寿的名字源自九州福冈县生产的大吟酿酒「三井の寿」之外,《灌篮高手》并没有什麽与九州直接相关的元素。
(※补充:樱木军团的「其他」成员:高宫望、大楠雄二与野间忠一郎,他们的姓氏源自福冈市南区的三个次分区,均邻近西日本铁道线的「高宫」站。)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毫无地缘关系的神奈川县,最终因《灌篮高手》成为了青春的代名词呢?
先说结论,我认为是跟 80 年代进入极盛期的「不良漫画」(ヤンキー漫画)风潮有关。而在谈不良漫画之前,要先从自日本本土生长出来的「不良」(ヤンキー)次文化开始谈起。
日文的不良一词「ヤンキー」(拼音为Yankii),此词起初来自对从英国移民自美国东北新英格兰地区白人移民的称谓「Yankee」,也是纽约洋基队名称的语源;尔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又成为南方军对北方军的蔑称。二次战後,日本一度为美军托管,又随着韩战、越战相继爆发,美国在日本各地建立起许多军事基地,美国流行文化也藉此传入日本。
Yankee 一词到了日本产生质变,一开始是「追随美国式流行的青少年」,进而转变成「素行不良的青少年」,而这个从美国而来、在日本突变的不良次文化,在 80 年代成为显学,进而影响了以青少年读者为大宗的漫画选材走向。
由於神奈川本身作为东京首都圈的外围,容易取得最新的流行资讯;再者神奈川境内的横须贺海军基地,正是美国第七舰队的大本营,美国文化的直接冲击。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俱备,因此神奈川也就成为了不良文化以及虽与不良文化本质不同,但有一定相似性的「暴走族文化」圣地。当然要再进一步细究的话,还可以有更多值得探讨之处,不过这并非本文研究重点,故在此打住。

《湘南纯爱组!》改编日剧
有了上述认知之後,便不难理解为何日本在 80-90 年代开始连载的少年/少女漫画,或多或少都有不良元素,而以不良文化为主轴的题材,主舞台大多都会发生在神奈川县了。例如藤泽亨(藤沢とおる)的《湘南纯爱组!》、吉田聪(吉田聡)的《湘南暴走族》,以及纺木卓(纺木たく)的《Hot Road》(ホットロード)。
在这样的风潮底下,井上大神於 1990 年开始连载的《灌篮高手》,为了迎合流行而加入不良元素,将故事背景设在神奈川,也是在所难免的事。若回顾《灌篮高手》前期的故事,比起运动更像是不良漫画,所谓的「樱木军团」其实就是典型的不良少年,更不用说後来的宫城良田、三井寿、堀田德男、铁男、龙等角色,浓浓的不良感。
《灌篮高手》真正脱离不良元素的关键点,正是三井寿「教练,我想打篮球」的浪子回头。自三井寿回归湘北篮球队之後,《灌篮高手》便再也不需要拿不良文化作为噱头,可以完全转型为运动漫画了,後来的樱木军团跟堀田德男就整个丑角化,变成搞笑役,铁男跟龙则再也没出现过。
最後再补充一个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的八卦。其实井上大神最初只是把三井寿当作一次性角色,理论上在体育馆内暴力事件结束後就要功成身退的。岂知随着剧情发展,井上大神对三井寿投入的感情越深,最终竟然小三扶正(漂亮的双关),一跃成为湘北五子之一,而且人气更胜主角樱木。
假如三井寿没有如此机遇的话,以井上大神原本的构想,应当是樱木军团之一的水户洋平加入湘北篮球队的,只能说是时也运也命也。
本文转载自:Somebody Sue/普通人
电影资讯
灌篮高手 THE FIRST SLAM DUNK

导演
井上雄彦
演员
木村昴、神尾晋一郎、仲村宗悟
剧情
原作者井上雄彦亲自编导首部大银幕作品。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