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剧影集《神之乡》: 台漫影视化又一弹,带你认识庙会里的三太子、神将怎麽穿?

更新時間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台剧影集《神之乡》: 台漫影视化又一弹,带你认识庙会里的三太子、神将怎麽穿?首图

大三暑假,在台北读大学的夏志薰,回到了睽违七年的家乡大溪。在那里,阿薰逐渐找回属於自己的回忆,童年的玩伴、失和的家人,还没被履行的「约定」……而大溪人的第二个过年「六月廿四」──关圣帝君圣诞的遶境即将来临,难道是神明指引的回家之路?

这是今年七月准备开播的台湾电视剧《神之乡》,改编自漫画家左萱的同名作品。在传统民俗庙会中,关圣帝君的神明衣与绕境的神将,又有什麽特色呢?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 关圣帝君的绿龙袍,巧手天工神明衣
  • 电音三太子穿的是战甲?大仙翁仔下神将
  • 《神之乡》: 你还记得,那年夏天我们的约定吗?

关圣帝君的绿龙袍,巧手天工神明衣

「关圣帝君」的神像,主要分为持刀的武将形象,或是坐读《春秋》的儒将形象。若是站姿立刀的关圣帝君像,穿着大多是战甲;而坐像的关圣帝君,所穿的则是以绿色为主,上面绣有龙的「神袍」。

而《神之乡》的背景:「大溪普济堂」里,出现的就是身披绿色神袍,坐着读《春秋》的关公。

一般而言,除非神明特别要求,不然很少以绿色的龙作为装饰,因此关圣帝君的神袍上,通常是以绿色为底,镶有金色或白色的盘龙,而龙的绣饰中会填塞棉花,做出浮雕的感觉,并在周围使用金葱线装饰,嵌入染色的兔毛代表「龙鳍」。每件神明衣的制作,都非常考验师傅的构图与配色能力。

除此之外,庙宇祭拜的神像主要分为两种,「软身神像」与「硬身神像」。软身神像在制作时,是将四肢与身体分开雕刻再组装;而硬身神像则是由一块木头直接雕刻而成,像是剧中黄镫辉饰演的木雕师傅,所雕刻的神像就是这种类型。

由木雕而成的硬身神像,没办法改变姿势,不容易穿脱神明衣,因此使用由一片扇形的布构成的披风式神明衣,头上有着称为「奉帽」的披帽。

 

电音三太子穿的是战甲?大仙翁仔下神将

「三太子」是《神之乡》故事中反覆出现的重要意象,也是台湾民俗遶境活动中常见的一位重要神将。

在讲「三太子」时,通常会先联想到尊称为中坛元帅三太子的「哪吒」。但其实三太子不只有「哪吒」,还有祂的两位兄长「金吒」与「木吒」,三位太子的组合,是民间庙会常见的形象。

三太子的服装是武神将的「战袍」,衍伸自戏曲中武将的「硬靠」,也叫作「大靠」,是代表武将全副武装上战场的样子,也因此背後的会插着「令旗」。大部分台湾神将背後的令旗是四支,但三太子中的哪吒,因为是统领「东南西北中」五营中的「中营」元帅,所以通常背後会插着五支令旗。

剧中的角色参与了关圣帝君的圣诞,也参与了三太子、扛神将的练习,但扛起一尊神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神将的内部是用孟宗竹做成的骨架,上方加上让神像看起来威风的「垫肩」,再装上神明的头偶,两侧则是用桧木、柳木制成的手臂。

替神将穿上衣服前,必须先套上一层神将的白色棉衣,避免战甲直接摩擦到竹架,对神明不尊重;穿上神明衣的战甲後,还需要在背後插上神将的令旗;头偶也要带上神明的盔帽。也因此一尊遶境的神将可能重达五十公斤,如何踏出神将的步伐、摆动手臂,都是一门学问。

 

《神之乡》: 你还记得,那年夏天我们的约定吗?

「人生兜兜转转,总有一天,会回到属於我们的地方。」

《神之乡》的故事,乍看之下是在描述镇上人们的信仰,但其实却是主角们与过去和解,互相理解并约定未来的故事。透过关圣帝君农历六二四生日,男主角夏至薰也回到了家里,这样的转变,又会带来怎麽样的旅程?

敬请期待七月《神之乡》的播映!

参考资料:
洪国展〈本国刺绣工艺-神明衣之研究〉;杨新汉〈刺绣工艺再出发──高雅的神明衣〉;〈舞动的步伐 护佑乡士的印记──芦洲神将文化〉;全国宗教资讯网〈中坛元帅〉

更新時間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