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公视魔幻影集《天桥上的魔术师》:住在中华商场的人们,都穿些什麽呢?

更新時間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公视魔幻影集《天桥上的魔术师》:住在中华商场的人们,都穿些什麽呢?首图

公视在 2021 年推出了全新的魔幻影集《天桥上的魔术师》,改编自吴明益的同名小说。描述 1980 年代的中华商场,自从一位魔术师搬来以後,开始发生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件,也渐渐牵扯出每个租户不同的故事与秘密……

中华商场是 1961 年兴建的大型商场,一千多家不同的店面,几乎包办了大台北民众食衣住行等所有需求。虽然它已经在 1992 年时拆除,但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有过几段与中华商场相关的回忆。

那麽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场里,里面的人都穿什麽呢?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 时代性的中华商场
  • 「反时装」的牛仔裤、夹克
  • 嬉皮文化的复苏
  • 《天桥上的魔术师》,童年时光重现

时代性的中华商场

中华商场的重要意义,不只在当时台湾人的心中,还有台湾服装史上的重要意义。

在 1950 年代时,由於美援与政府政策的影响,台湾的成衣代工产业如雨後春笋般兴起。流水线的服装生产,不只为当时的台湾带来了经济起飞,也让成衣的价钱降低。这样的影响在 1974 年石油危机後更为明显,由於欧美各国的经济不景气,许多原应出口的成衣,被低价转卖给本国人民。於是平价服饰产业趁势而起,也带动了相应的服饰店、成衣店、百货公司们。

从那之後,许多人才发现,原来「时尚」不只是名媛的特权,也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负担的起的。而当时全台湾最大的商城「中华商场」,自然也不乏大量的成衣摊贩,成为了这波历史的见证者。

 

「反时装」的牛仔裤、夹克

石油危机的爆发,虽然带动了台湾的成衣产业,却大大冲击了美国的高级时装。1970 年代的美国服装,又被称为「反时装年代」。由於景气的衰退,高级时装与平价服饰的界线开始模糊,许多高级时装开始与大众品味接轨。人们开始认为,与其在服装里表现自己的阶层,穿着自在更为重要。於是牛仔裤开始流行,不论穷人或富人,男性女性,大家都深受简单耐用的牛仔裤吸引。

过去在美国,通常是贫民区的黑人在表演 Funk 音乐时,为了吸引民众目光而使用的廉价「皮衣」、夹克、「亮片」,色彩混杂的迪斯可服装,也在这个高级时装逐渐衰落的时代里,成为新的流行。

像是《天桥上的魔术师》目前释出的剧照中,就有许多人物穿着夹克、皮衣的画面,更甚至是桥上最大的看版,就是致敬当时约翰屈伏塔在《周末夜狂欢》(Saturday Night Fever) 里的穿着,花纹斑斓的宽大领子与喇叭裤,并且搭上各种俗气、闪亮的配件。

由於过去的台湾曾受美援资助,台湾的流行文化也长久受到美国影响,於是这波属於美国的反时装浪潮,也成为了 1970、1980 年代的台湾人们,青春岁月的剪影。

 

嬉皮文化的复苏

如果说 1960 年代的美国,是属於嬉皮士的年代,人们向往着「爱与和平」;那麽从 1970 年代後,便是属於庞克的年代。年轻人开始对於嬉皮消极的作为不满意,寻求更激烈的表达方式。

但一如现在时常流行的复古风,即使进入了不同的流行阶段,上个世代的服饰风格,仍然时常出现在当今的服装设计里。就像是温贞菱饰演的明星「奈保子」,在中华商场的天桥上现身时,便有许多首饰、配件,带有 1960 年代嬉皮文化的风格。

然而由於时代的交融,她的嬉皮穿着也不是纯然的 1960 年代风格,像是其下半身皮制的迷你裙、网袜,就是 1970 年代後的流行;同时,也代表这个角色虽然身着 70 年代後蓬勃的庞克文化与平民时尚,却带了点上个世代的美好形象,就像是中华商场的人们对於这位明星的向往。剧组的设计巧思,也可以在这里窥见一斑。

 

《天桥上的魔术师》,童年时光重现

《天桥上的魔术师》,是公视耗时 5 年,以新台币 2 亿元重金打造的旗舰影集。不只在片场里完整重现了「中华商场」的风貌,与韩国合作的特效团队、剧本的撰写与用心,也是台湾影剧史上新的纪录。对於 1980 年代的人们,《天桥上的魔术师》是重温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而对於千禧世代的青少年,这是一部可以了解父母年代的好看影集。

虽然中华商场已经拆除,但永远有人年轻着。每个时代的人们仍然在属於他们的年代里,努力散发着自己的光芒,为这个时代留下美好的记忆。

参考资料:叶立诚《台湾服装史》;蔡宜锦《西洋服装史》

更新時間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