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称为《香港国安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 6 月 30 日公布,这一条(或每一条)内容也许令你生气:
「不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本法规定的犯罪的,适用本法。」
简单说,就算你不是香港人、也不在香港,也会因触犯香港国安法而入罪。这管到海边去的法规,只不过是许多人心目中伟大祖国的思维体现,现在,据传中国广电总局也要管很大,微博上传言当局公布了 20 条禁令,这代表着,如果成真,违反这 20 条禁令的电影电视作品,中国观众将无法公开得见——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观众损失了什麽?
Table of Contents
- 1.奇幻剧情科学角度展示。
- 2.禁宣扬灵物附体、妖魔鬼怪、轮回迷信。
- 3.不得调侃宗教,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 4.拍改编剧要忠於原着。
- 5.穿越故事要合符科学解释及正能量。
- 6.禁拍盗墓故事。
- 7.禁美化民国、北洋军阀
- 8.青春剧要避开早恋、犯罪及暴力。
- 9.爱情剧禁太甜蜜。
- 10.涉案剧不能暴露侦查手段,禁拍坏警察。
- 11.悬疑恐怖题材禁渲染恐怖暴力。
- 12.现实题材禁拍社会黑暗面,要拍正常人美好生活。
- 13.同性恋题材点到即止,要转为友情。
- 14.不能宣扬武器、战争,别将西方作假想敌。
- 15.游戏改编剧不能过於表现玩游戏者,尤其是未成年的人。
- 16.三重题材(重大革命、重大人物及重大事件)严格审查。
- 17.历史剧以正史为依归,人物主綫不能杜撰。
- 18.架空题材虚构要彻底,找不到丝毫历史根据。
- 19.真实事件改编时不得贬损他人的身份、地位及身体特徵。
- 20.重拍经典剧要表现正能量。
1.奇幻剧情科学角度展示。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系列一点都不科学,甚至是反科学——熄灯器(Deluminator) 到底有什麽用?巫师们不懂有一种科学发明叫做「电灯开关」吗?
2.禁宣扬灵物附体、妖魔鬼怪、轮回迷信。
有趣的是,近年来台湾的许多恐怖电影的主题,都正好是「宣扬灵物附体、妖魔鬼怪、轮回迷信」,而连好莱坞老字号的《魔鬼克星》(Ghostbusters),也有附身情节与妖魔鬼怪题材。非正式统计,亚洲国家对於灵异恐怖电影的接受度非常高,超越了欧美观众喜爱的砍杀片类型或是驱灵类型。我们应该正面思考,中国政府也许希望中国观众挖掘更多恐怖电影世界的角落,不要每次听到鬼就皮皮挫。
3.不得调侃宗教,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好莱坞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宗教,而且还让大家添香油钱添得理直气壮——「这片我没看首映就不是人!」所以,好莱坞当然要调侃宗教,而且大侃特侃。宅宅凯文史密斯 (Kevin Smith) 的《杰与沉默鲍伯》(Jay and Silent Bob) 系列电影里的《怒犯天条》(Dogma),中译片名已经解释了这部电影意图。《怒犯天条》拿大天使来开玩笑,同时讽刺现代消费主义已经成为新的宗教。嘲讽麦当劳与迪士尼的「小金牛汉堡」,竟然成立了自己的教会,里头还有自己的十诫呢。
但《怒犯天条》并非反宗教,也不认为信仰终究会败给消费主义,相反地它乐观、同时愤怒:它批判人们对信仰的轻忽:
「信仰就像一杯水,当你年轻时,杯子很小,所以很容易就装满;但当你年纪越大、杯子也越来越大,这点水已经填不满杯子了,所以你必须定期地、持续地往杯子里加水。」
它也愤怒於信徒们流於愚信的信仰,像是紧紧抓着圣母玛利亚是处女这件事不放:
「玛莉生下基督时未经人事,这点没错,但她确实有个丈夫,难道你相信玛莉丈夫这麽多年来都不会碰她吗?处女怀胎与基督这件事纯粹是出自信仰,但如果你因此相信结缡夫妻永远不会上床?这个嘛,你只是愚蠢而已。」
更别提喜剧老祖宗「蒙提派森剧团」(Monty Python),他们的电影《万世魔星》(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 或是《脱线一箩筐》(Monty Python’s The Meaning of Life),更是直接拿圣经故事开荤素不忌的玩笑。但蒙提派森是无神论者吗?并不是。他们在电影里质疑宗教,却不反对耶稣——基督甚至在电影里施展了神蹟。《脱线一箩筐》获得了坎城影展陪审团大奖,而许多影评不满意它,但他们都不是因为宗教元素讨厌这部嘲讽电影(蒙提派森的电影时常有剧情盘根错节的混乱问题)。
4.拍改编剧要忠於原着。
问问宫崎骏?他因为擅改角野荣子的《魔女宅急便》,而让这位优雅的女士与他大吵好几架(他们对外声称是「激烈的讨论」)。宫崎骏几乎每部改编作品都会改到原作者都不认识,而观众偏偏只会记得吉卜力动画的版本,这难免让原作者感觉被狠狠吃了豆腐——连宫崎骏长年的工作夥伴、监制铃木敏夫都承认:
「宫崎骏这个人啊,是有名的会乱改原作的家伙啊……。」
谈谈史丹利库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再问问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库柏力克严肃地拒绝人有来世的想法,他认为死亡是人类最终的惩罚……简单说,他不相信有鬼。这样的导演却要执导恐怖大师史蒂芬金的小说《鬼店》——这部电影里许多死去的人都未真正死去。当然,库柏力克与阿金师对地狱、鬼魂与死亡的想法大相迳庭,自然,最後库柏力克拍出了让阿金毕生痛恨的史蒂芬金小说电影。《鬼店》达到了经典的艺术高度,但这并不是史蒂芬金期望的艺术。
事实是,电影与小说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文本,「改编」这两字中其实已经透露了这种文本转换之间的质变:你必须先从「改」原作开始。广电总局甚至希望改变「改编」的定义,也许他们该考虑将改编剧改称为「搬移剧」或「复制剧」才对(喔,中国喜欢用克隆两字。)
5.穿越故事要合符科学解释及正能量。
再见了《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这部时空穿越爱情电影的「穿越」手段是最不符科学解释与正能量的了——男主角竟然是透过催眠回到过去!但是,《似曾相识》的男主角也就穿越时空这一次,我们放过它……看看穿越时空惯犯《超时空奇侠》(Doctor Who),这部史上最长寿的科幻电视影集,主角「博士」只要搭上太空船「塔迪斯」(TARDIS) 就能千里一秒间、上下三亿年,时间跟空间对他来说都只是个数字而已,按按钮立刻就可到达。
但是在将近 60 年来,塔迪斯的运作原理完全不曾公开过,这一点都不科学——讽刺的是,制播的英国 BBC 电视台,还曾经将发行权卖给中国上海电视,让中国观众可以收看合法的《超时空奇侠》(中译《神秘博士》),现在呢?看来博士要跟中国说掰掰了。
6.禁拍盗墓故事。
如果说《古墓奇兵》(Tomb Raider) 只是去坟墓郊游而已,有人会相信吗?尴尬的是,近代考古的重大发现都是从坟墓开始的,而 20 世纪初期可没有什麽坟墓法禁止盗墓,通常都是先盗先赢——30 年代的《木乃伊》电影系列,都先从挖开坟墓当作电影剧情起头;连带地,1999 年《神鬼传奇》(The Mummy) 里也有挖坟戏——那些考古学家看起来可没经过什麽後人允许就开挖了。看来,印地安纳琼斯 (Indiana Jones) 教授,现在也不受英明大中国政府待见了。
7.禁美化民国、北洋军阀
8.青春剧要避开早恋、犯罪及暴力。
《罗密欧与茱丽叶》(Romeo and Juliet) 里的茱丽叶,为爱情奉献身心时是几岁呢?答案是 13 岁,而罗密欧想必也相差不了多少。这段中二之恋,以中国的标准当然是「早恋」(又一个中国自创的语词),而《罗密欧与茱丽叶》里当然有暴力——罗密欧挚友莫枯修 (Mercutio) 就殒命於暴力(哭哭);而中二男生诱拐中二女生算不算犯罪呢?对中国当局来说,这当然是社会头条犯罪。
1996 年李奥纳多 (Leonardo DiCaprio) 与克莱儿丹妮丝 (Claire Danes) 主演的电影《罗密欧与茱丽叶》,在官方释出的大纲里,就自白自己是「浪漫犯罪悲剧」电影,一下就踩到广电总局「早恋犯罪暴力」三大痛脚,哎唷。
9.爱情剧禁太甜蜜。
中国要含泪向《美国情缘》(Serendipity) 说掰掰,这部电影糖份极高,而且无理由地遍地洒糖。主要是因为这部 2001 年电影,包留了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还是独立制片白净王子时期的美好、也拍下了凯特贝琴萨 (Kate Backinsale) 最温柔婉约的美丽。
这部电影原名就是一个「缘」字,代表尽管男女主角素昧平生,老天还是会让他们在数年後仍然记得彼此、甚至让他们还能找到彼此、甚至让他们现在的伴侣还愿意放手让他们爱别人!这是什麽官配 CP 永不倒的黄金定律!连老天爷都要这对才子佳人有个 happy ending,谁能挡得了?这太甜太作弊了,我等等要打胰岛素先。
10.涉案剧不能暴露侦查手段,禁拍坏警察。
黑警永远是刑侦剧里屹立不摇的类型,不提《坏警官》(Bad Lieutenant) 或《下流刑警》(Filth) 这些欧美黑警电影,香港电影里的所有警察几乎都是黑警——他们不是执法过了头,就是枉法过了头。
最妙的是,香港坏警察电影实在太多了,多到最後,少数香港真实警察似乎开始仿效这些香港黑警电影了,让人现在对《无间道》、《寒战》、《魔警》、《知法犯法》、《金钱帝国》、《暗花》、《杀破狼》、《五亿探长》(还两集)等等电影都抱着复杂的心情。
11.悬疑恐怖题材禁渲染恐怖暴力。
有趣的是,好莱坞恐怖电影在 2000 年代的逆转风潮後,有一阵子陷入了低潮,开始被批评为「不够恐怖暴力」——感觉好莱坞的吓人点子都用光了,所以开始翻拍其他国家的恐怖杰作。相对地,恐怖程度也随之降低,这些 PG-13 分级恐怖片还能迎合更多年轻族群。像是好莱坞版的《七夜怪谈》或《咒怨》等等——《咒怨》原版可是标准的 R 级电影。
这对欧美恐怖迷来说,当然不尽满意这些主流片商端出的成品。连带地,2015 年兴起的小成本恐怖电影风潮,就在短篇幅低成本的限制下,尽力吓人。
如今,不吓人的恐怖电影已经不是主流,广电总局看来想要反潮流而行,祝福他们。另外,中国当局保护观众不受过量蕃茄酱影响的努力,也不是今天才开始:《自杀突击队》(Suicide Squad) 与《死侍》(Deadpool) 都早早被中国市场封杀。
12.现实题材禁拍社会黑暗面,要拍正常人美好生活。
社会黑暗面题材一向是各式类型电影与剧情电影最喜爱的选择,如同英国大导肯洛区 (Ken Loach),他的电影里没有类型电影的奇峰迭起,但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碰触到社会黑暗面。英国一派良知导演——例如麦克李 (Mike Leigh)——长期关注社会底层,拍摄这些「下流」人民为主角的电影。这些电影未必每一部都是悲剧,但每一部都直指某个社会的黑暗面向:那些面向其实并不真的黑暗,而是因为社会选择对这些低层阶级的人事物别过头去,才让那里如此黑暗。
1990 年麦克李拍过一部电影《生活是甜蜜的》(Life is Sweet),片名看起来一定是在拍摄正常人的美好生活,期望中国尽快获准上映。
13.同性恋题材点到即止,要转为友情。
这问题已经由《东宫西宫》、《春风沉醉的夜晚》、《蓝宇》等等中国电影做了先行的牺牲者,拍出《春风沉醉的夜晚》的导演娄烨曾经说过:
「无论是影检、同性恋、政治、电影、性,都一样,只有通过互相的依附关系才能够存在,这一点和爱情关系非常相似。」
或是:
「如果你理解不了同志关系,那你就理解不了今天的现实、社会是怎麽回事儿。那就是说你都理解不了两个男的相爱,那你就有很多事情会理解不了,那你怎麽能理解「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怎麽能理解「白猫黑猫」的问题呢?你要是现在还不敢坦诚面对这些问题,那你怎麽来生活?你就会有很多的不解和困惑。」
14.不能宣扬武器、战争,别将西方作假想敌。
中国当局这一条规定其实有点多余:中国影剧有太多的「手撕鬼子」戏,尽管 8 年抗战已经过去好几十年,但中国观众与这些鬼子剧似乎仍然以日本为假想敌,而这些作品也不宣扬武器——主角们的双拳双腿就是最强的武器;也无战争可言——一个中国人就能打十几个日本鬼子,这根本是单方向的屠杀。
15.游戏改编剧不能过於表现玩游戏者,尤其是未成年的人。
《一号玩家》是少数以游戏玩家为主角的 21 世纪电影,但在上个世纪,电玩游戏刚成为孩子们最爱的时期,这类年轻玩家的电玩电影倒是不少,那时电影圈还将电玩视为孩子们认识战争的入门,像是《战争游戏》(WarGames) 与《星际战士》(The Last Starfighter) 等等,而根据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 改编的电影《战争游戏》,则是真正以小孩作为主角,以游戏掩护战争事实的电影。
16.三重题材(重大革命、重大人物及重大事件)严格审查。
17.历史剧以正史为依归,人物主綫不能杜撰。
18.架空题材虚构要彻底,找不到丝毫历史根据。
19.真实事件改编时不得贬损他人的身份、地位及身体特徵。
前述的蒙提派森剧团,早就在数十年前拿颠覆历史作为笑哏,如今昆汀塔伦提诺(Quentin Tarantino) 更是放肆:《恶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号称是历史电影,事实却是一套「历史演义」电影,剧中的史实角色经历全都偏离史实,希特勒甚至是死在几个不良美国兵手上。那麽,前阵子的《从前,有个好莱坞》 (Once Upon a Time … in Hollywood) 会有那样的结局安排,也就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史实剧事实上常常并不这麽真实,最重要的是,某些谐仿电影本质就是为了取笑真实人物,因此不可能有「贬损他人的身份、地位及身体特徵」这种自限——例如《美国战队:世界警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 大开金正日玩笑,而据说金正日曾要求捷克共和国封杀这部电影;数十年後,索尼影业的《名嘴出任务》(The Interview),又挖苦了金正日的儿子金正恩,说他最爱听的就是美帝资本主义偶像凯蒂佩芮的歌曲。
20.重拍经典剧要表现正能量。
不行了,我的负能量现在太多了,无法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