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 年 5 月,动画杂志《Animage》即将发行创刊号,当时的副总编辑铃木敏夫,预计采访东映动画电影《太阳王子》的两位幕後工作人员高畑勲与宫﨑骏⋯⋯他们三人未来将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三巨头⋯⋯但此时发出采访邀请的铃木,却收到无情的回应:他们两位没有兴趣。铃木敏夫此时如果怀恨在心,日本动画史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吉卜力将不会诞生,更重要的是,《风之谷》也不会诞生。
《风之谷》即将首度登上台湾大银幕,它的成功造就了吉卜力的诞生,它的成功让高畑勲与宫﨑骏获得难得的肯定⋯⋯它的成功改变太多历史了。在你第一次在台湾大银幕上欣赏这部经典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风之谷》是经历了哪些困难,才能顺利与大家见面。
Table of Contents
- 从《Animage》到《风之谷》:铃木敏夫的厚脸皮
- 宫﨑骏自己绘制「原着漫画」,不肯便宜行事,因而与众不同
- 《风之谷》动画开拍在即!宫﨑骏抱高畑勲大腿成功
- 《风之谷》的成就与影响无远弗届
从《Animage》到《风之谷》:铃木敏夫的厚脸皮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让我们回到铃木敏夫被打枪的 1978 年⋯⋯这位副总编辑最强大的能力,可能是打死不退的厚脸皮。当《Animage》创刊前,决定杂志里要有街头访谈单元,让路上的高中女生畅谈动漫——在那个连「御宅族」这个名词都还没出现的年代,喜欢动漫并不是值得公开的喜好。德间书店没人想上街抛头露脸采访,只有铃木敏夫愿意(尽管他位居副总编),他的笑脸非常亲切,容易让路人放下戒心⋯⋯而即便被无情打枪,他仍然还会微笑地送走对方,然後继续找寻下一位采访对象。
铃木与高畑宫﨑两人的友情,就是来自这种打死不退。铃木在被拒绝之後,宫﨑後来执导了《鲁邦三世 卡里奥斯特罗城》,而高畑也执导了《小麻烦千惠》,铃木依旧积极地在《Animage》放上这两部电影的新闻。铃木的热情终於慢慢敲开两位怪脾气天才的心,在 1981 年,《Animage》制作了一次宫﨑骏特集《宫﨑骏 冒险与浪漫的世界》,其中放进了大量堪称机密的资讯,例如宫﨑骏亲笔绘制的故事板(宫﨑毕生始终坚持自绘故事板)内容。电影还没上映就在《Animage》公开制作细节,可见此时宫﨑对铃木与这本杂志的信任。
德间书店想办的不只是杂志,《Animage》只是一个引爆点。动画产业在那时仍然有大量开发空间,《机动战士钢弹》刚开播时也一蹶不振,後来才因为成人观众的支持而慢慢传出口碑。但在观众逐渐回笼前,Bandai 早已在播映途中的 1979 年底,取得了《机动战士钢弹》的模型开发制作权。当《机动战士钢弹》观众热情要求重新播映时,这些曾经没人要的钢弹模型(俗称「钢普拉」),突然热卖了起来。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德间书店看着钢普拉热潮,非常清楚,跨媒体计画可以是动画作品的新未来。他们召集了电影公司与唱片公司,举办了「映像会议」。这种会议的目的,是由德间书店提案,让这些合作夥伴一起携手制作新的动画电影。届时电影大卖,发行商当然会赚钱,唱片公司也能靠原声带专辑大赚一笔。而此时德间书店的王牌,当然是与铃木交好的宫﨑骏。宫﨑提出了《骏战记》与《战国魔城》等等现在一听就很中二的电影企划,但是与会的大映影业却表示⋯⋯这些电影计画都没有漫画原着,没有原着党当票房基本盘,是不会成功的。
我们永远看不到没有原着漫画的《骏战记》与《战国魔城》了,《Animage》的编辑告诉坏脾气的宫﨑这个坏消息,但只要一创作就毫不疲倦的宫﨑骏却没有生气,他表示:
「如果他们想要漫画原着,那我就画漫画好啦。」
这就是《风之谷》的起点。
宫﨑骏自己绘制「原着漫画」,不肯便宜行事,因而与众不同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要画什麽漫画?80 年代初期,高桥留美子的《福星小子》正火红,安达充的《邻家女孩》让所有男孩都想带着小南去甲子园。天性扭曲的宫﨑骏,与这股漫坛恋爱喜剧风潮极度不合,他可是儿时经历过战争时期的硬汉,他喜爱的是时代巨作。於是,宫﨑骏决定背弃市场喜好,开始编绘一部「有如大河剧一般」的漫画作品。铃木敏夫也同意这样的创作方向,於是宫﨑骏便开始创作这部描写末日後世界的史诗级作品。当然,是在《Animage》上进行连载。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风之谷》的故事可以在这里结束:宫﨑骏画好了漫画,连载结束,然後他们根据漫画制作成动画电影⋯⋯发行上映,大家分钱。故事原本是这麽单纯,但宫﨑骏做事永远都不可能那麽简单。《风之谷》漫画原本只是「动画电影原着」,说实话,这只是电影公司为求保险所作的要求。漫画本身其实不用太讲究,它更像计画的「原型」(prototype),只要将电影故事大纲绘制出来就行。那麽漫画就不需要讲究精细度、甚至不需要有头有尾,只要最後向读者交待,「最精彩的部份请进电影院观赏」就好了。
问题是,宫﨑骏认为,这种便宜行事的作法,「对漫画本身不尊重」。宫﨑对铃木这样说:
「铃木先生,如果这套漫画是以制作电影为前提所画的,我想这样对漫画太不尊重了。如果用这种心态画漫画,那根本没有资格画漫画,没有人会想读这种烂东西⋯⋯所以我要认真画这套漫画。」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宫﨑认真画《风之谷》,杂志读者的反响确实不错。但第一集销量七万本、认真画出来的《风之谷》,真的受到读者欢迎了吗?事实又并非如此——当时最受欢迎的漫画周刊《周刊少年Sunday》,每期销量都在 20 万本以上,《风之谷》的成绩只能算是平平(而且比平均水准还低一点)。
《风之谷》真正的影响力不是发作在市场层面,首先是养出了一批死忠的《Animage》读者(德间书店表示开心),再者,是它让业界同仁感到敬佩。当时正要开始连载《阿基拉》的大友克洋表示,宫﨑骏的画工杰出的毋庸置疑,他能用最简单的笔触画出角色的情感,但除此之外,《风之谷》还有当代漫画缺乏的「趣味」。
《风之谷》动画开拍在即!宫﨑骏抱高畑勲大腿成功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风之谷》漫画才刚连载半年,《Animage》总编辑尾形英夫提议,要不要在《Animage》於武道馆举办的粉丝集会「Anime Grand Prix」上,放映一段《风之谷》的五分钟预告影片,等同告知粉丝们,这套漫画即将改编成动画电影。但宫﨑认为,五分钟的影片说明不了《风之谷》的精髓——这其实已经显示这并不是一部「高概念」电影。宫﨑提出要不要将篇幅拉长至十分钟。但铃木敏夫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不用做影片了,直接在大会上公布电影化的消息就好。
不用做动画影片,确实可以省工,但公开电影制作的消息,就等同向大众宣言,这部电影一定会在某时上映。这是破釜沈舟之计,一说出口就无法反悔。就在 1983 年 4 月的 Anime Grand Prix 大会上,德间书店的德间康快社长正式宣布消息,《风之谷》将在一年後上映⋯⋯宫﨑、高畑与铃木充满苦难的一年开始了。
等等,怎麽会有高畑勲的名字?因为当宫﨑得知必须在一年内完成《风之谷》时,他只有一个条件:让高畑勲担任本片的监制(其实每次都这样)。
高畑本人非常不愿意(每次都这样),但宫﨑非常坚持,没有高畑,这个案子不可能完成(他每次都这样坚持)。宫﨑与高畑当面沟通这件事,他完全无法说服高畑(几乎每次都这样),只好靠已经与高畑磨了好几年交情的铃木出马(每次都这样),而铃木还真的使命必达,让难缠的高畑终於点头,成为宫﨑新电影的保母(每次都是这样的结局)。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该由哪间动画公司制作《风之谷》?该由谁协助宫﨑完成剧本(别忘了漫画还没连载结束)?《风之谷》制作的每一步都有如婴儿学步,全部都是白手起家。这与高畑和宫﨑在东映动画工作时截然不同,这是他们全然主导的计画。即便《Animage》编辑龟山修建议由动画工作室「Topcraft」负责,但拥有摄影、作画、编辑等等制作部门的 Topcraft,仍然无法独自应付这麽大型的专案,连铃木甚至都必须亲自奔走四方招兵买马。
这却造就了一个奇蹟团队:这个来自四面八方、并非单一动画公司内部团队的组合军队,同时也集结了不同经验、不同年资、而且都曾有代表作、或是才华出众的精英们。铃木与高畑不囿於门户之见,不用崇拜名牌效应,他们只找信得过的昔日同事、有口碑的老将、或甚至是像庵野秀明这样的偏执天才——他为了画出完美的火焰动画效果,不断地用打火机点火,而且痴痴地盯着火焰,持续好几个小时。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这个阵容如今看起来亮眼得无法直视:原画师包括了独创「金田流」构图手法的金田伊功;编剧包括了《福星小子》编剧、日後制作《机动警察》系列的伊藤和典;负责绘制王虫的是曾经参与《最後独角兽》与《悲伤的贝拉朵娜 》等等动画神片、同时也是 Topcraft 共同创办人的吉田忠胜;美术总监则是左手能画《机动战士钢弹》与《科学小飞侠》里诸多载具机械、右手能画《小神童》里壮阔优美北欧风景、堪称双刀流的中村光毅⋯⋯是他画出没人见过的腐海风景。
《风之谷》真的是制作到上映前最後一刻,1984 年 3 月 11 日就要上映,原订2月底进行的初次试映会,因为还没完成而取消。《风之谷》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试映,是上映的五天前。在那之前,没有观众知道《风之谷》长什麽样子;没人知道它与漫画有多大差距;也没人能确定,这位即将推出个人第二部独立动画电影的宫﨑导演,会不会一败涂地。
《风之谷》的成就与影响无远弗届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宫﨑骏执导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鲁邦三世 卡里奥斯特罗城》,是在大公司体制之下与山崎晴哉共同担任导演。而《风之谷》完全不同,这是宫﨑骏构思并制作的电影,不是改编他人原着,也没有大公司在後面撑腰。《风之谷》是这个世界第一次看到宫崎骏脑中的完整巧思,它的好与坏,会直接判定宫﨑的职业生涯死亡与否。某种角度而言,《风之谷》其实才是宫﨑骏的第一部作品,那是向世界证明的起步之作,同时也是赌上命运的一生难得大机会。
所以《风之谷》当然有很大的失败风险,不提别的,它压根不是宫﨑制作过的《未来少年科南》,不是儿少观众会喜欢的少年大冒险物语。但在那个动画仍是社会次文化的年代,社会普遍认为,只有小朋友会喜欢看动画。
所以,如果你拍了一部不是以儿少观众为主客群的动画电影,那无疑是自杀。小朋友会不会被恶烂的腐化巨神兵吓到?小朋友看得懂娜乌西卡站在暴走王虫前的心境吗?小朋友能接受娜乌西卡被撞得飞高高的惨况吗?《风之谷》被小朋友们喜欢的机率很低。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没错,小朋友不会太喜欢,但大朋友似乎很买单。《风之谷》成功从动画市场的蓝海里大捞了一票,宛如《机动战士钢弹》的热潮再现,成年观众支持《风之谷》,而且是非常支持:《风之谷》票房创下了 7 亿 4 千万日圆的奇蹟。而且,不只观众买单,专业影评也给予《风之谷》诸多赞赏。它是当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的第七名,与市川崑大师和大林宣彦导演的作品并列——动画电影从未列名於这本专业电影杂志的年度榜单,《风之谷》创下了首例。
《风之谷》创下了真正的社会风潮,过去看动画电影是一件很不入流的事,而且,打开电视就有动画可以看,为什麽要去电影院花钱呢?《风之谷》改变了这种想法。而且随着《风之谷》成为流行话题,宫﨑骏也成为了话题人物。他不再只是动画导演而已,而是一位「电影导演」,是在那个日本影坛兴盛年代里,可以与真人电影大师们比肩的存在。动画电影可以很有水准、很有深度⋯⋯而宫﨑骏的下一部动画电影,令人期待。
当然,我们聊过,宫﨑骏下一次背叛了大家的期待。

《风之谷》(图片来源/甲上娱乐)
这不重要,《风之谷》还造就更多的影响:制作《风之谷》的 Topcraft,後来成为了成立新公司「吉卜力」的基础;有了《风之谷》的成功,德间书店更放心投资宫﨑的《天空之城》计画;当时唱片公司推荐锋头一时无两的细野晴臣,负责《风之谷》配乐,但高畑却放弃这个让乐坛明星为作品增光的选择⋯⋯他说,宫﨑是很热血的家伙,应该找个能写热血曲子的人⋯⋯就这样,当时 30 多岁仍默默无名的久石让,成为了《风之谷》,不,往後大量宫﨑骏电影的御用配乐家。
当然,还有年轻又经验尚浅的庵野秀明,这次工作让他将宫﨑骏奉为动画人生的第二位老师。
《风之谷》改变了太多,它不是吉卜力电影,是它生出了吉卜力。它为扭转社会大众对动画的印象付出了一份力量,它让许多动画精英获得了一条漂亮履历,它也让宫﨑骏站稳了导演地位。所以,你是不是应该到电影院去,致敬这部改变日本动画历史的动画电影呢?
《风之谷》将於 3 月 6 日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