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少数》是部传记式电影,由西奥多梅尔菲导演,与编剧艾莉森施罗德据 Margot Lee Shetterly 撰写的同名传记改编。故事主要是叙述冷战时期於 NASA 工作的三位杰出黑人女科学家,凯萨琳强生(塔拉吉·P·汉森 饰演)、桃乐斯范恩(奥塔薇亚史班森 饰演)、玛莉杰克森(贾奈儿梦内 饰演)。背景设在 1957 年之後的美苏冷战时期。《关键少数》至今已获得多项提名,包括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以及金球奖的最佳女配角及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关键少数》具体的描绘了美苏冷战时期中期,包含了美苏的太空竞赛、美国的史普尼克危机 (Sputnik crisis)、积极的科学教育、以及电脑的问世,还有种族隔离政策、金恩博士的黑人人权运动。这部电影不只讲述了美国种族隔离时期的三位杰出黑人女性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们更全面且立体的认识五、六零年代的美国历史。
Table of Contents
- 美苏冷战时期:太空竞赛下科学人才孕育而生
- NASA 的种族及性别歧视
- 电脑时代来临之後
美苏冷战时期:太空竞赛下科学人才孕育而生
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发射人类史当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一号 (Sputnik 1) 进入地球轨道,11 月还加码,送了一条狗上太空 (Sputnik 2)。此举马上引起美国各界的恐慌,引起好大一阵的史普尼克危机 (Sputnik crisis),股市经济大受影响之外,也刺激教育政策与经费的改变。自此,美苏之间开始激烈的太空竞赛,直至 1991 年的苏联瓦解。《关键少数》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发展。
此影片纪录了 Spunik 1 升空时的情况,并能清楚看见它在星空中移动的样子:
而当苏联的 Sputnik 1 成功射向天空之後,引起美国社会恐慌,是因为这架人造卫星是种宣示:
在 Sputnik crisis 时期,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为了平息民众的恐慌,曾虚假的解释事态不严重。原本是要安抚民众,不过却因为避重就轻导致民怨,使得 1961 年的总统选举,共和党失势,民主党的甘乃迪 (John F. Kennedy) 因此轻易胜选。《关键少数》里也有出现甘乃迪成为总统的画面。
不过,也因为科技与军事的落後,自 1957 年之後,美国通过法案 (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决定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想要尽快培养数理科技工程人才,不只要制造人造卫星,还要送太空人上月球。於是,终於在 12 年之後的 1969 年 7 月,阿波罗 11 号升空,阿姆斯壮步上月球(才 12 年就达成,真是极高效率)。
因为这一连串在 1957 年之後的剧烈改变,使得 NASA 需要大量的科学家,而故事里的三位黑人女科学家,也在这波大量需求之下脱颖而出(不过肯定不容否认他们的绝佳天分与努力争取)。
除了《关键少数》这部电影直接讲述冷战时期关於 Sputnik 1 的故事,1999 年的《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也是,故事里的主角荷默也是受到 Sputnik 的启发,兴起了制作火箭的热情,同时顺势将他带出乡下矿坑的命运,然後追随梦想进入 NASA。算了算两部电影主角们的出生年,还会发现凯萨琳强生(1918- )、桃乐斯范恩(1910-2008)、玛莉杰克森(1921-2005) 和荷默希坎姆(1943-)应该还是 NASA 的同事(只是或许并不认识)。
NASA 的种族及性别歧视
20 世纪後半,不只有美苏冷战,还有至今仍相当严重的种族歧视。在林肯的 1863 解放宣言之後,事实上黑人并未完全获得自由与尊重,因为美国南方一直严格地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甚至延续将近百年之久,直到 1960 年代马丁路德金恩博士 (Martin Luther King, Jr.) 的黑人民权运动後,才将实行近一世纪的南方种族隔离政策,彻底废除。然而,直至今日,即使废除隔离政策已经超过 50 年,欧巴马也当了 8 年总统,种族歧视依旧严重,警察不分青红皂白当街殴打黑人的事件,依旧频传。
《关键少数》的故事背景就是在那个种族歧视问题严重的年代,电影一开始,三位女科学家在前往 NASA 的路上,非常骄傲地让白人警察开车带路的桥段,还真是个刻意的对照组,尤其玛莉杰克森还说,一定要紧紧跟随,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能让三个黑人女生紧迫追车在後面,是多麽难得的事情。不过,此处只不过是对於「种族歧视」的浅层提醒罢了。真正进入故事核心,才明白,原来这个时期的种族隔离到底有多严重。
同样是在 NASA 工作,女性黑人在西大楼的地下室工作,而且要走後门。而在东大楼的工程师,几乎清一色都是白人男性,少见的几位女性,大多是秘书。不只有严重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也不在话下。白人看待黑人已经先有偏见,对於黑人女性更是双层偏见。见到女性黑人与自己使用同一个咖啡壶,就会非常不舒服,甚至不准他们一起上学上课、一同上教堂,跨到白人借书区等等,更别说毫不尊重的把他们当做苦力(让我不禁想到许多正在台湾工作的印尼越南菲籍女性)。
而且不只白人男性对黑人女性有歧视偏见,黑人男性亦然。例如凯萨琳强生初遇 Jim Johnson 时,Johnson 就不小心说出对於女性在 NASA 西大楼的计算中心算数学的怀疑论调,也让凯萨琳当场回嘴:
「我们不是穿裙子的女性,可是戴眼镜的女性喔。」
白人的莫名厌恶与不尊重真的毫无理性可言,直到主管艾尔哈里逊(凯文科斯纳 饰演)敲下「黑人专用厕所」并撂下「尿不分色」的一番话後,才总算让我感受到,这些在 NASA 工作的白人男性,终於长出理性大脑了。
就像哈里逊对凯萨琳说的:
「你不该只看数字,要读到字里行间,要看得更远。」
不可否认,哈里逊这位主管真的相当前卫,他愿意敲掉「有色人种专用厕所」的招牌,愿意撕掉「黑人专用咖啡」的贴纸,也愿意改变规则,让凯萨琳一起参加 NASA 与军方的会议。当然,凯萨的确与众不同,因为她不只看得更远,还想到可由老公式算出卫星回地球的轨道与降落地点。
不过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真要能够跳脱时空的局限、超越当代的思想意识,其实真的相当困难,这也是为何玛莉杰克森为了争取平等教育权而上法院诉讼时,那场「如果尚无实例,我就先锋当第一」的演讲,会是如此感人。当时,不只这三位黑人女性科学家冲锋陷阵当第一,同时期的马丁路德金恩与 Malcolm X 都是伟大的黑人,他们的视野与思想超越当代大部分的人,也因此难容於当代,而遭仇恨者刺杀。
马丁路德金恩的「我有一个梦」演讲精华 :
而第一个升空绕地球三圈的美国太空人约翰葛伦(格伦鲍威尔 饰演),应该也是当时思想前卫的人,因为即使同行人员劝他不用跟那些黑人浪费时间,他还是非常礼貌热情地与这些平日只在地下室的计算机室工作的黑人女性握手招呼。当时他肯定根本没想到,最後能让他安全回到地面上的「the critical hidden figure」,就在这群其他众人不放眼里的其中一位天才数学家。
这就是这个故事对於种族歧视最为讽刺之处,太空人约翰葛伦最後不相信机器、不相信 IBM、不相信白人男性工程师,只相信这位黑人女性数学家双手算出的轨道跟地点。首席工程师保罗史塔福(吉姆帕森斯 饰演)内心肯定五味杂陈。输给其他白人男性工程师也就算了,输给白人女性也还能忍,但是竟然远远落於黑人女性之後,肯定难堪不已。
电脑时代来临之後
《关键少数》是个非常立体的历史故事,描述了 1960 年前後三位科学家的故事,也在太空竞赛的时空背景下带出当时的种族问题、以及电脑问世取代人工的威胁。当 IBM 的「大」电脑进入 NASA 之後,白人女性还没意识到失去工作的危机,但是在西大楼地下室的手工计算黑人女性可是担心极了,因为机器会取代她们的工作(这不也是当代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代理主管桃乐丝范恩很有信心地说:
「别担心,学啊!让我们自己变得有价值。」
於是她决定到图书馆借阅计算机书籍,偏偏在黑人区竟然没有这本书(意思是黑人会看不懂吗),让她不得不暴力借回(反正有缴税,真幽默)。果然,机会是留给已经准备好的人,当 IBM 电脑室急需主管与多名操作人员时,桃乐丝与她带领的手工计算团,马上升级爬到楼上的电脑室,还让白人女性不得不来求教。
看完《关键少数》之後,忽然恍然大悟,原来,在 IBM 的大电脑在进入 NASA 之前,那些复杂的计算,都是人工手动计算出来的,当时竟有一种劳工是计算员。别说 NASA,苏联送上地球轨道的 Sputnik 1 和 2 该不会也是人工手工算出来的吧。我这数学白痴想来想去,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那些数字会有多大多复杂。更为神奇的是,如今不过 50 年,世界已经快速地进步到不只电脑普及,还人手一机,随时随地可以上网。这期间的剧烈改变,到底需要花费多少的聪慧的脑力,真是远远超乎我平凡大脑的想像。
看到玛莉杰克森金榜题名时,他的先生小心翼翼拿出的礼物,竟是一只自动铅笔。想想,今日金榜题名的礼物会是什麽;那麽,50 年後金榜题名的礼物,又会进化到什麽模样?(到时候我可能已经老到快挂了,不如就送我无惧死亡口服锭一颗,外加直上天堂时空机机票一张吧……)
电影资讯
关键少数 Hidden Figures

导演
西奥多梅尔菲
演员
马赫夏拉阿里、克丝汀邓斯特、奥塔薇亚史班森
剧情
文献鲜少纪载,关於三位女子、三位聪明绝顶的黑人数学家──凯萨琳强生(塔拉吉·P·汉森 饰)、桃乐斯范恩(奥塔薇亚史班森 饰)、玛莉杰克森(贾奈儿梦内 饰),她们於 1960 年代在美国太空总署工作的故事。她们共同参与了美国太空任务史上重要的一役──让约翰葛伦成为史上第一位成功绕行地球的太空人。而这项任务也成功地建了美国人的信心,进而让美国超越俄国,站稳太空科技技术领导者之位。然而在那个种族议题仍敏感的年代,「黑人」、「女性」等现实标签,都使得她们被迫退居幕後,只能隐姓埋名的存在。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