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灼人秘密》导演赵德胤耗时 6 年拍摄、制作,女演员吴可熙首度跨刀助阵担任剪辑的全新纪录电影《诊所》,风光提名第 60 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更获全球最大的纪录片影展、有「纪录片界的奥斯卡」美誉的 2023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Amsterdam, IDFA)「国际竞赛」单元入选肯定,他把功劳归於吴可熙,大胆把他的作品全部重剪成另一部片,变得更有可看性。
Table of Contents
- 《诊所》赵德胤导演纪录片新作金马影展预告
- 《诊所》赵德胤以 6 年时光见证缅甸风云变色的国家处境
- 吴可熙演员跨刀做剪辑,为纪录片《诊所》带来全新观点
- 《诊所》获金马「最佳纪录片」入围肯定,金马影展亚洲首映!
《诊所》赵德胤导演纪录片新作金马影展预告
《诊所》赵德胤以 6 年时光见证缅甸风云变色的国家处境
《诊所》由岸上影像制作、台湾公共电视与德法公共电视 (ARTE) 共同投资,这是继《挖玉石的人》、《翡翠之城》、《十四颗苹果》之後,导演赵德胤第四部纪录长片作品,由原本与制片王兴洪的两人迷你拍摄团队,注入更多专业团队投入拍摄,镜头也从缅甸北部的边境矿区,转向瞄准至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的新兴都会区—北达贡区,以开设在此地的翁明诊所出发,藉由纪录一间诊所窥见整个缅甸人的生活日常,更在过程中见证了缅甸风云变色的国家处境。
拍摄《诊所》缘起於导演赵德胤 2017 年带着《再见瓦城》到缅甸参加影展,认识当地许多独立电影人,因缘际会下认识了翁明医师,开启长达 6 年纪录拍摄诊所的日子,直到今年 4 月份才拍完。对他来说,这是纾解乡愁的一种方式,
「拍摄缅甸家乡是我一生的功课,拍纪录片是我的修行,很痛苦,很有压力,但拍完很释怀。」
纪录片永远无法预测及控制,他当作是学习跟素人(被拍摄者)相处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未来拍剧情片更能了解要怎麽跟演员相处。

导演赵德胤《诊所》工作照。
吴可熙演员跨刀做剪辑,为纪录片《诊所》带来全新观点
有别於《十四颗苹果》14 天的拍摄时间,《诊所》耗时 6 年是导演赵德胤拍摄时间最长的电影,拍出超过 2000 小时的庞大素材,成为他自认生涯最难剪接的作品。他想跳脱自己的传统剪接模式,後来灵光一闪找来多次合作的女演员吴可熙助阵剪接,
「她比较跳耀、创新、实验,会帮助电影找到新的观点,讲的是同一个叙事,精神没变,但形式、结构都变了。」
他自嘲如果是自己剪的话,大概全片都是长镜头,经吴可熙剪辑之後素材更丰富,因而变得更有可看性。
对於首次由演员身分跨界剪接工作,吴可熙形容是很有趣的尝试与体验,尤其在完全没有参与拍摄情况下,必须反覆观看镜头内的片段、研究很多资料来了解全貌,更思考起多年来缅甸与自己的关系。她坦言,最困难的是找出有机且有意思的剪辑方式,时常陷入不停来回尝试、辩论、妥协,有时需要冷静几天放空一下脑袋,有时会突然出现灵感,
「剪辑过程其实满像写剧本的,我拥有许多故事线以及内容,要如何编排和翻玩,在里面寻找自己想说的观点。」
《诊所》获金马「最佳纪录片」入围肯定,金马影展亚洲首映!

《诊所》电影海报。
最近《诊所》在金马奖、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受到提名肯定,一开局就好事成双。导演赵德胤很开心,特别是可以与许鞍华、蔡明亮、林正盛、王兵等前辈大师一同入围最佳剧情片,
「很荣幸,他们都是我的偶像!」
吴可熙也很惊喜,内心感到满足,
「听说 IDFA 鼓励很创新的纪录片,这也是我在这次的剪辑想要去尝试的,整个过程没有什麽包袱和压力。」
很期待放映之後能与观众交流,继续好奇、继续学习。
电影《诊所》由岸上影像制作、台湾公共电视与德法公共电视 (ARTE) 共同投资,11/9 於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举行世界首映,并於台北金马影展亚洲首映。
资料来源:岸上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