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一):震惊 70 年代美国社会小说《第一滴血》,写出直钻骨髓的战争梦魇

更新时间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连续6年不跑路的安全速度最适合国人VPN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一):震惊 70 年代美国社会小说《第一滴血》,写出直钻骨髓的战争梦魇首图

作家大卫莫瑞尔 (David Morrell) 在 1972 年出版的小说《第一滴血》(First Blood),最後成就了一位新银幕动作英雄的诞生:蓝波 (Rambo)。

1982 年,根据小说《第一滴血》改编了电影《第一滴血》,随後 1985 年推出续集《第一滴血 2》(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1988 年再推出《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之後过了 20 年,2008 年久违的续集《第一滴血 4》(Rambo) 出炉,而就在 2019 年,《蓝波:最後一滴血》(Rambo: Last Blood) 也许会为这个系列画下句点。

从小说到电影,让我们来为你在 10 月 9 日最後一滴血流淌之前临时抱佛脚一下,介绍 47 年来的蓝波历史。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 一切的源头:1972 年小说《第一滴血》
  • 背负辛酸过往的战士
  • PTSD:奋勇杀敌的战场英雄,能顺利回归和平日常吗?
  • 蓝波「生父」也赞誉电影《第一滴血》有加的最大功臣:席维斯史特龙

一切的源头:1972 年小说《第一滴血》

小说家莫瑞尔从 17 岁就立志成为作家,文艺少年很快就成为了文艺青年,10 年後他成了文艺教授──他取得了美国文学硕士与博士的资历,并且在 27 岁就成为了爱荷华大学文学系教授。

当时他有一位曾经参与越战的学生,与学生的相处过程,激发了莫瑞尔撰写一本以越战退伍官兵为题材的小说,也就是 1972 年出版的《第一滴血》。

这本小说有大量的暴力描述,与残酷血腥的凄惨结局。时代杂志甚至为这本小说创了一个新词「carnography」:将屠杀 (carnage) 与色情 (pornography) 合在一起。

别误会,《第一滴血》没有你想像的香艳桥段,时代杂志讽刺这本塞好塞满杀戮桥段的小说,如廉价 A 片一般极尽剥削之能事,只为了激发读者的兽性反应。但是新闻周刊 (Newsweek) 却给了《第一滴血》「一流」的评价,纽约时报也称赞这是一本好小说。当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在缅因大学教写作时,他直接用《第一滴血》作为课本──能被大师钦点作为课本,这也许是对莫瑞尔最高的评价。

 

背负辛酸过往的战士

别忘了,当时还是 70 年代,直诉暴力的《第一滴血》当然引起两极反应。故事叙述一名叫蓝波的男子(书中只出现他的姓氏),在肯塔基小镇出现。他留着一头宛若嬉皮的长发,浑身脏乱、两眼无神,看起来非常疲累的样子。

小镇警长提塞尔 (Teasle) 将蓝波载上车,送到小镇门口,要他不要再回来了。但是蓝波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来,在警方驱逐多次无效之後,毫不掩饰自己盛气凌人姿态的大老粗警长提塞尔,指控蓝波是游民而逮捕了他,将他关入大牢 35 天。

在寒冷潮湿狭窄的牢房中,蓝波回忆起他在越共集中营的日子。而当警方试图剪除他的长发、并剃掉胡子时,锐利的剃刀让他瞬间回忆战时被虐待的印象。小说中的蓝波瞬间击倒身边的警察,并用刀片杀害了其中一人。他逃出警察局,偷了路边的机车逃往附近的山上。这引来了公权力的大力搜捕,困兽犹斗的蓝波残忍地杀害了大量警察、居民与国民兵。

最终,提塞尔与特种部队上校山姆特劳曼 (Sam Trautman) 追踪到了蓝波,亟欲为同仁复仇的提塞尔偷袭枪击了蓝波,但蓝波的反击也让他深受重伤。垂死的蓝波决定以土制炸药光荣地自杀,可惜他已重伤气力放尽。蓝波与提塞尔,一位是越战退伍士兵、一位是韩战退伍士兵,就在寒冷的肯塔基山区双双殒命。

 

PTSD:奋勇杀敌的战场英雄,能顺利回归和平日常吗?

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公权力变成了发泄私慾的工具,警长宛如小镇的土皇帝,自我感觉良好地以「法律」之名整治任何他看不习惯的家伙,而蓝波无法从战争阴影挣脱,那些痛苦不堪的回忆折磨着他,但这个国家已经不需要战士了,连反对越战的人民,也视这些归国子弟为治安的未爆弹,他们应该与良善美国人民的生活区隔开来才对。

孰不知,蓝波只不过想找个可以避寒的安稳之地而已,却没人愿意收留这位获得荣誉勳章 (Medal of Honor) 的战士。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民还不清楚蓝波从小说一开始就受了重伤──创伤後压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在那个年代,人们以为这些美国大兵只要脱离战场,他们在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就会一天天痊癒。肉体伤势也许真是如此,但心灵创伤却无法轻易抹灭。

创伤後压力症候群陆续在越战退伍官兵身上大量出现,导致了严重的家庭与社会问题,美国精神学科在 70 年代开始大量关注这些不幸的案例,乃至 1980 年,创伤後压力症候群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认正式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

 

蓝波「生父」也赞誉电影《第一滴血》有加的最大功臣:席维斯史特龙

如果你看过《第一滴血》的电影,你会发现电影基本上改编了大部分的小说剧情,最大的差别有两个,一个是蓝波在全书里杀红了眼,却在电影里没有直接造成任何一人死亡──电影里唯一的死者是自己意外摔死的。第二个差别在於结局,蓝波幸存下来了,特劳曼接纳了他。

这些改编乍看之下似乎削弱了小说生猛粗暴的野性,事实却不然,《第一滴血》电影比小说更加精采──连作者莫瑞尔都欣赏这样的改编,那麽,是谁促成了这样的差异?

一切都是席维斯史特龙 (Sylvester Stallone) 的功劳,他让这部没人想拍、没人想演、片商互踢皮球的惨淡电影计画,成为了经典名作。讽刺的是,原本连史特龙自己也不想成为蓝波……(未完待续)

 

 

蓝波简史专题全文 >>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一) :震惊 70 年代美国社会小说《第一滴血》,写出直钻骨髓的战争梦魇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二):没有史特龙,《第一滴血》电影永远不会落地成真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三) :《第一滴血续集》用力打脸比电影更荒谬的美国政府,观众就爱这一味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四):不管别人怎麽说,《第一滴血第三集》爆炸与子弹越多越好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五):尴尬!蓝波拯救宾拉登?还打算加入圣战组织?
➤恶补时间到!蓝波简史 (六):这个世界永远需要一个肌肉动作天王,不管他愿不愿意

看更多 >>
不朽的银幕硬汉:蓝波!席维斯史特龙《第一滴血》相关文章报导

电影资讯

蓝波:最後一滴血 Rambo: Last Blood

上映日期
2019/10/09
蓝波:最後一滴血_Rambo: Last Blood_电影海报

导演

阿德里安格鲁伯格

演员

席维斯史特龙、Diana Bermudez、伊维特蒙雷亚尔

剧情

席维斯史特龙再次回归饰演经典角色蓝波。远离血腥战场的英雄蓝波(席维斯史特龙 饰),深陷创伤症候群 (PTSD) 的困扰,独居在偏僻的农场中,过着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但当蓝波得知朋友女儿遭到墨西哥毒贩的绑架,他立刻展开调查与救援,与毒枭殊死搏斗。这次他将再次运用精湛的机关与战斗技巧,完成最後一次营救任务。

IMDB
6.2
Rotten Tomatoes
27%
PTT
好雷
95%
观看完整介绍 蓝波:最後一滴血_Rambo: Last Blood_电影海报
更新时间

发表评论

请注意,评论必须在发布之前获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