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习惯打开手机滑滑讯息、看看脸书、刷刷 IG、瞧瞧 Youtube,偶尔点开抖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使我们从这行文字到那段影片的专注时间越渐缩小,各种资讯、娱乐充斥着我们的上班下课、上床下车,甚至没办法好好地看完一集半个小时的电视剧。在这样的时代里,如何吸引观众的黏着度,是各大影音内容平台的挑战。
Table of Contents
- 既《潘达斯奈基》後,串流巨擘再次打造神作
- 由 18 部独立动画短片组成的炫目世界
- 现代哲学:深度思考的娱乐化
既《潘达斯奈基》後,串流巨擘再次打造神作
身为内容产业的龙头,Netflix 可以说是各种努力。比如说:在年初左右上映的《黑镜:潘达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大玩後设选项,把电影更推向追求互动的娱乐形式。又比如说,今天要介绍的这部 Netflix 影集《爱 x 死 x 机器人》(Love, Death & Robots),以一种短篇小说特有的、精炼而锋利的叙事,交织着性欲、血腥与暴力,一点点地让我们沉溺於这个殊异的动画世界。
推荐阅读>> Netflix 最新原创互动影集《黑镜:潘达斯奈基》拍摄 250 个片段挑战观众极限
由 18 部独立动画短片组成的炫目世界
我之所以认为《爱 x 死 x 机器人》是 Netflix 对现代娱乐体验的一种尝试,是基於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一共 18 集的内容虽然乍看之下让人吃不消,但每集长短不一,从 6 分钟到 17 分钟,几乎每一部都能轻松地在短时间内完食,让缺乏长时间注视力的观众也能享受;再者,除了些许集数的重复,基本上每集的主创者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与创作背景,而舍弃以真人为主的制作形式也使得每集的内容、画风各成风味,让上勾之後的观众总是期待下一集的主题与设定,也总想着还有甚麽可能。
第三,由於创作风格各异,唯一约束这些作品的主轴,便是由标题所构成的「爱」、「死」与「机器人」,所以延伸着这三个关键字而来的不免是当代影音视野中最吸睛的「性」、「暴力」与「科幻」,一波波高刺激的影像在极短的时间内播映於眼帘,让人停不下手。就这样,短小、变化、刺激,三个元素反覆翻转,让没耐心的观众一不小心就看完整季,却仍意犹未尽,忍不住还要上网评价支持自己最喜欢的某几集,形成讨论的循环圈。不得不说,Netflix 这招实在相当高妙。
现代哲学:深度思考的娱乐化
此外,在浏览网路上的讨论时,我也发现人们喜欢在短篇故事里面找寓意,所以不特别意外的,许多让人喜欢的集数,多少都带有点哲学省思。例如:第 3 集〈目击者〉(The Witness) 对循环轮回的看法;第 7 集〈天鹰座裂缝之外〉对世界真实的探究;第 12 集〈鱼夜〉(Fish Night) 中绝美的愉悦与随之而来的残酷;第 14 集〈兹玛蓝〉(Zima Blue) 里回归初心的禅意。
在一片喧哗的娱乐里,人们仍然渴望省思、渴望说出一点甚麽来。也正因如此,过去繁重的哲学思索被碎裂成简易的三言两语、或者嘎然而止的悬念。大众所期待的,是一点点在捷运车厢内、或者走在路上时可以想到的概念,而不是一众哲士唠叨的辩证。
所以《爱 x 死 x 机器人》在网路社群上的大红大紫,不只是因为它提供一种新的娱乐体验,更在於它给出一套符合现代人们生活型态的娱乐哲学,人们在观看影集时不会觉得自己是无脑的薯片观众、更是烧脑活动的参与者。Netflix 的精明正是在於把人类对於思考深度的追求也娱乐化,浅嚐即止、却又意味深远。可以说,《爱 x 死 x 机器人》是现代人的希腊神话,它暴力血腥又不乏各种警示寓意。而做为神话幕後的推手,Netflix 是当代最灵巧的说书人,它不再讲故事了,而是要你说给自己听。
撰文作者:Hen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