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台湾影剧行业,还拥有稳定戏剧产出量的平台,大概就是三立、民视、公视这三家了。前两者无疑是纯商业取向,公视则是以各种多元类型取胜,虽然其中不乏传达特定意识形态或政治立场的作品,不过就总体论,公视戏剧的制作品质具备一定水准,每年在金钟奖上都有不少斩获,不过也常常落入曲高和寡的窘境。夹在两部大制作《斯卡罗》和《茶金》之间,十集长度的《四楼的天堂》,就是一部设制水准相当不错的迷你影集,先送上九分钟版的片花。
《四楼的天堂》九分钟片花
《四楼的天堂》由人文电影老手、屡获各种奖项肯定的陈芯宜执导,十项全能的陈导一如既往包办了导演、编剧、配乐、剪辑等工作;协助完成剧本的还有《死神少女》、《台北歌手》的编剧楼一安,两位过去有多次合作经验,不过在电视剧的部分应该还是头一次联手。至於卡司,从领衔的黄秋生、谢盈萱,范少勳、黄姵嘉、王真琳、潘丽丽、陈家逵等演员,对电视观众来说都不是陌生面孔,演技也都有一定的信赖度。
※以下涉及剧透,请斟酌观看
首集的故事从位於小社区公寓的不知名按摩工作室进场,黄秋生饰演的按摩师「天意」神乎其技的手法,不但能解除来客肉体上的疲劳酸痛,还隐隐具备心灵上的疗效,因为他能从人身每块肌肉、每道经络、每个穴点的细微变化,推算出躺在按摩台上的这个人,正遭遇着甚麽样的人生。从按摩师这个点向外辐射,谢盈萱饰演的心理谘商师「张琪」,王真琳饰演的剧场工读生「小绿」,范少勳饰演的涂鸦艺术家「宇宙」这三个角色以各自的故事进场:张琪面临事业瓶颈,母亲罹癌却顽固抗拒治疗、与前辈的不伦恋情都让她内外交迫;小绿在剧团是最底层社畜,与阿嬷相依为命的平房正面临拆迁;宇宙从来没享受过家庭的温暖,愤世嫉俗的他藉着在街头参加抗争和涂鸦来发泄,但他没有真正的人生目标。
头两集推叠了很多片段,除了在按摩工作室,包含心理谘商、戏剧治疗、剧场排练和演出、危老社区的拆迁改建与抗争、街头涂鸦艺术背後的意涵……每个场面都可以看出剧本在田野调查和人物侧写下了很多功课。但这样的用心程度,却也是头两集的硬伤──当创作者想把每个主题一次性全部倒给观众,本来就不怎麽会拿捏的观众,不可能有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重点;又或许其实每件事都是主创组想诉说的重点,但是当每件事都是重点时,组合起来就变成没有重点。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管弦乐团的每一支乐器的每一个音符都催到最强(或是都压到最弱),即便节拍都准确无误,你还是听不出来真正的主旋律在哪里。
除此之外,编剧给天意编排的台词,大多数都很像在说书,透过黄秋生平缓低沉的语调说出口,颇有一种画外念白的出戏感。叙事节奏也是平均分散而缓慢,每条线刚推个一两场讲了点有意义的事,下一场又转到另一条线上去再推个一两场;虽说这是群像戏开场阶段免不了的铺陈,也符合陈导一贯的人文风格,不过电视剧终究不比剧情片,封闭环境下的戏院观众,在进场前已经预知了故事类型,也算好了自己该忍耐的片长有多久;而电视观众却有无比高的自由度,好一点的还会等进广告才转台,没耐心的可能几分钟就转走,很有可能在别的频道看到有趣的内容就再也不回来。
《四楼的天堂》算是一次大胆的、有意义的尝试,如果我们都不去计算观众的痛点、尿点,期待他们像进戏院一样,乖乖地从片头看到片尾,那麽头两集的剧情应该会让你找到一些共鸣、一些伤感、和一些领悟;过了前两集的铺陈阶段,某些预设伏笔的高潮,应该也能让看惯商业剧的观众感受到一丝张力和起伏。当然,制播这类不那麽讨好观众的非俗媚上的小众类型剧,也是公共电视台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