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 2002 年《针锋相对》开始,诺兰与华纳兄弟之间至今已经维持长达近 20 年的合作关系,当中包括耳熟能详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全面启动》、《星际效应》、《敦克尔克大行动》,以及《天能》。

《天能》
在 2020 年,耗资 2 亿美元的《天能》(Tenet) 因新冠疫情而面临上映危机。诺兰希望该片能够成为戏院重开的首部主要大片。彼时,华纳兄弟前执行长安·萨诺夫 (Ann Sarnoff) 和该公司电影董事长托比·艾默里奇 (Toby Emmerich) 同意让影片院线上映,但前提是诺兰需要放弃部分权利。
华纳同步发行策略 诺兰心灰意冷
虽然《天能》如诺兰的愿上映,但最终在北美仅获得 5790 万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也仅有 3.63 亿美元差强人意的表现。尽管诺兰极力扞卫票房表现,但华纳兄弟仍认为「HBO Max、院线」同步发行策略是正确的决定,而这个政策也引发诺兰的强烈不满,导致他有了离心,带着下一部电影《奥本海默》(Oppenheimer) 投入环球影业的怀抱。

《奥本海默》
2022 年华纳传媒与探索公司 (Discovery) 合并後,新任制片负责人迈克尔·德卢卡 (Michael DeLuca) 和帕梅拉·阿比 (Pamela Abdy) 渴望看到诺兰回归华纳兄弟。据传,华纳兄弟为表示善意,给诺兰开出了一张七位数的支票,补偿他在上映《天能》时放弃的费用。
可惜的是,这项举动并未能改变诺兰的决定。对这个仍住在好莱坞山同一栋普通住宅、开着 20 年车龄本田的人来说,金钱并不重要。诺兰与他的制作夥伴兼妻子艾玛·托马斯 (Emma Thomas) 仍然选择将他的下一部电影(由麦特戴蒙主演)带到环球影业,和执行长唐娜·兰利 (Donna Langley) 合作。
查普曼大学电影与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史蒂芬·加洛韦表示:
「对诺兰而言,重要的是电影的发行方式、市场策略是否正确,是否能够确保获得 IMAX 银幕,以及是否能让他自由创作。这些都是他从拍摄在环球影业拍摄《奥本海默》所获得,他为什麽不选择环球影业?」
尽管如此,华纳兄弟的行为反而突显诺兰在好莱坞的重要地位。好莱坞一直在努力培养能够同时赢得奥斯卡和票房的下一代导演。
举例来说,史蒂芬史匹柏和马丁史柯西斯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导,但就算他们的制作预算保持稳定,票房表现却不尽理想(例如,史蒂芬史匹柏耗资 1 亿美元的《西城故事》在疫情後全球票房仅 7,600 万美元,而史柯西斯的《花月杀手》耗资 2.15 亿美元,但去年全球票房仅 1.59 亿美元)。
新一代导演如葛莉塔葛薇格和瑞恩库格勒虽风格鲜明,凭藉《芭比》(14.5 亿美元)和《黑豹》(13.5 亿美元)获得巨大成功,但这些电影却都是改编自知名 IP 。
诺兰在《奥本海默》中所取得的成就堪称奇蹟。《奥本海默》横扫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配乐、最佳摄影以及最佳剪辑奖等七大奖,全球票房也逼近 10 亿美元,尽管它是 R 级影片、时长三小时,并聚焦於一个「娱乐业史上最不可能盈利的人物」。
但是,观众只要听到诺兰的名字,就会心甘情愿买票。票房分析师杰夫博克认为,
「克里斯多福诺兰本身就是 IP。大众熟知导演甚少,他目前却是位居榜首。」
总之,诺兰的下一部电影仍然是个谜。有消息指出,诺兰的最新作品并非科幻史诗,有人猜测可能是间谍片。考虑到诺兰曾考虑制作庞德电影,若真是间谍片也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