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05 年推出的《驱魔神探:康斯坦汀》,拥有超人气主演演员基努李维、有着傲视群雄的 1 亿美金成本、有着当时已经连载 17 年的漫画《地狱神探》粉丝基本盘,但它最终在票房上失败了,败给了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浪漫爱情电影《全民情圣》。
但是,这部法兰西斯劳伦斯执导的第一部长片电影虽然失败了,劳伦斯却没有被踢出好莱坞大门。相反地,2 年後,他执导的电影《我是传奇》,创下了美国国内 2.5 亿美金的超高票房。故事到此,看起来一切都很美满对吧?不不不,新人不闻旧人哭,虽然《我是传奇》洗刷了《驱魔神探》的失败,但劳伦斯却不是原本预备执导《我是传奇》的导演。这位新人到底踢走了哪位旧人呢?准备吓一跳吧,是雷利史考特。
Table of Contents
- 雷利史考特踢到无情铁板
- 电脑动画不见得能取代的技术——特效化妆
- 有时候「问题」不是真的问题
雷利史考特踢到无情铁板
人生真是风水轮流转,在好莱坞会转得特别快。雷利史考特在 2015 年《绝地救援》的票房成功之後,赢得了福斯影业的信任,也让他的新《异形》电影计画顺利过关——踢走了年资比他小一轮的年轻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这是我们为什麽一直看不到《异形 5》的原因,也许有些死忠抱脸虫粉丝会厌恶科幻大师史考特的霸道,但没想到,将近 40 年前就拍过《异形》与《银翼杀手》等科幻钜片的雷利史考特,也被人无情地从导演椅踢飞——尴尬的是,《我是传奇》还是科幻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一。
《我是传奇》改编自李察麦森的同名科幻小说,这本描述地球上最後一个男人与变异生物搏斗的科幻小说,在《我是传奇》之前就已经被改编过两次电影版。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 1971 年由却尔登希斯顿主演的《最後一人》,这个版本老实说跟原着差异很大,男主角却更加神勇,他就像那些在战场上的「最後一人」一般神勇。
当然,希斯顿在当年影坛的形象崇高,观众喜欢他的勇者形象,使得这部电影的战斗场面更多了——海报上希斯顿手持冲锋枪的姿态,让《最後一人》更像是末日战争片。
除了 1971 年的《最後一人》,再加上 1968 年的《浩劫余生》、还有 1973 年描述未来邪恶企业的《超世纪谍杀案》,却尔登希斯顿自己就主演了三部经典科幻电影,可以说是科幻史上的重要人物。而雷利史考特当然也不落人後,《我是传奇》这个故事距离《最後一人》已经超过 40 年没有人改编过,相对地,《最後一人》的创意发想在各种科幻或恐怖电影、小说、漫画与游戏中屡见不鲜——是时候来翻拍正版以正视听了。
观众已经快忘记这个经典故事,加上自己对《我是传奇》这种科幻恐怖风格的题材并不陌生,史考特对这个计画自然信心十足,期望可以手到擒来。
电脑动画不见得能取代的技术——特效化妆
当时,《异形 2》与《异形 3》的特效总监亚历克吉尔斯与他的特效公司 ADI (Amalgamated Dynamics, Inc.),参与了这个计画。吉尔斯本身与特效大师史丹温斯顿共事过,後来接替了史丹在《异形》的成绩,继续为後两部《异形》电影打拼。
他既然也算是师承史丹大师,那麽不用多说,吉尔斯当然是 80 年代实物特效的支持者;他与史考特这两个老骨头,对於好莱坞进入 21 世纪後对电脑动画的痴迷风潮自然不甚习惯。这种格格不入便在他们为《我是传奇》准备的事前规划上显露出来。
如果你还记得,你在《我是传奇》里看到威尔史密斯对抗力气大、行动敏捷的变种人——或说是殭屍——全都是透过电脑动画绘制的。在《我是传奇》过後 10 年的现在看来,这些变种殭屍充满了不自然的虚假感,特别是在面部表情部分。但这也许已经是 21 世纪初期当时,电脑动画能够展现的最高水准,所以,也许我们不应该责怪《我是传奇》?
也许吧,但是吉尔斯可不这麽认为,因为早在 1997 年,他与 ADI 工作室所制作出的变种殭屍效果,甚至比 2007 年透过电脑上妆的效果还要好很多。
根据吉尔斯这几天在 Instagram 上分享的图片,显示了当年不靠电脑动画,而是特殊化妆所做出的变种人效果。史考特当时想将这些变种人打造成宛若 17 世纪的蜡人偶——这些雕刻家在蜡块上雕刻而成的人像,由於蜡的材质特性比起大理石或石膏来说更贴近真人,能够呈现出肌肤温润的效果,也能够雕刻出更细致的脸部肌理。
这给了史考特一个点子,他认为这些变种殭屍既然是从人类变异而来,他便想让这些殭屍就如同蜡像馆里的那些假人一般,看起来很像真人,但又有某些地方不一样,如此能够制造出诡异又具说服力的外观。
你可以看到,1997 年时史考特与吉尔斯原本可以拍出来的《我是传奇》,其点子被沿用到了 2007 年的《我是传奇》上;只是 10 年後电影公司透过电脑动画来呈现蜡人偶的效果——让牠们脸上永远油油亮亮的。
虽然概念一样,可是这两个年代的实作方式差异却影响到视觉上的重大差异。1997 年透过特殊化妆方式制作的「蜡妆」,可以让演员亲自上阵演出;但 2007 年的电脑动画蜡妆,让殭屍演员们的真实脸上表情,都得先经过电脑动画处理後才呈现在画面上。在那个动态捕捉技术仍不完美的年代,这种表情捕捉的效果仍然有不足之处——你可以拿 2009 年的《阿凡达》与 2019 年的《艾莉塔:战斗天使》做比较。
有时候「问题」不是真的问题
1997 年这部我们永远看不到的雷利史考特版的《我是传奇》,原本预定由阿诺史瓦辛格主演——他与却尔登希斯顿都是银幕铁汉,但他与希斯顿的那种惨烈硬汉风格又有所不同。你可以想想,这部有阿诺、雷利史考特导演、再加上逼真特效蜡妆的《我是传奇》,是不是非常吸引人呢?
一代新人换旧人,1997 年版最後因为预算评估过高——光是实物特效的成本便可能很高——超出原本华纳影业期望有将近 1 千万美金之多,最後,这些逼真的事前筹备全部付诸流水。但是,钱真的是问题吗?别忘了,华纳影业在 2007 年为《我是传奇》可是花了 1.5 亿美金的成本,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得不到的也许最美,即便史考特在 1997 年拍出了《我是传奇》,也许未必比 2007 年版更精彩。但 1997 年版的故事告诉我们,实物特效这种曾经让 80、90 年代恐怖与动作电影更加完美的特效效果,如今已经越来越少电影运用了,而这当然是观众的损失,而《突变第三型》或是《异形》里那些栩栩如生的怪物姿态,我们永远只能从老片里寻找了。